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二 )


在恋爱中,当一个男人获得另一个女人的芳心后,女人通常都会死心塌地跟着男方,除非遇到特别大的考验,否则这段恋情会永远继续下去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这一现象的理论依据是广为人知的贝叶斯定理,这个理论比较复杂,大体内容就是当一个人有个先入为主的观念时,改变这个观念的难度非常大 。如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纠正的成本会很大,甚至大到人们不想去纠正 。
在现代生活中,很多人结婚的对象都不是初恋,这是社会进步造成的,在《天龙八部》里的宋代可不是这样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王语嫣从小在苏州长大,那时的苏州经济已经相当发达,读书人多,当时社会的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而王语嫣是大家闺秀,虽然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环境下,王语嫣却饱读诗书,这使得儒家思想在她的心里已经根深蒂固 。
儒家思想在爱情方面强调不能有肌肤之亲,一旦有肌肤之亲,就必须结婚,甚至看一眼都不行,尤其是大家闺秀更是如此,我们可以举一个范喜良与孟姜女的例子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据史学家考证,这个故事发生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儒家思想非常流行,但远没有到一统天下的程度 。范喜良是齐国的一个青年,当时齐国正在准备打仗,便要求适龄男子应征入伍,而范喜良根本不想当兵枉送性命,于是便逃避官府追捕 。
在追捕的过程中,他顺着一棵大树跳上了一户人家的院墙,终于逃过一劫,在此过程中,范喜良见到了正在院中玩耍的孟姜女,孟姜女也发现了范喜良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按照儒家思想,未出嫁的闺女,被陌生男人看到,就要嫁给那个男人,而且范喜良长得仪表堂堂,很是俊秀,并且知书达理,孟姜女也是喜欢 。而作为孟姜女的父亲立即同意这门亲事,孟家是大户人家,范喜良只是一介平民,所以这门亲事就定了,对于孟家更是一举三得:
一是遵从了儒家礼法 。
二是孟姜女也同意 。
三是可以让范喜良去从军,这样孟家就不必交钱或者找人从军了 。
结果两人成亲不到三日,突然冲进几个衙役就把范喜良抓走了,文学作者由此创作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儒家思想并不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年代,对男婚女爱都要求这么严,何况是在宋朝呢?
在《天龙八部》中,王语嫣经常见到慕容复,拉手挽胳膊应该是不少的,两人形影不离地在江湖行走,在这种情况下,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以及先入为主的因素,想让王语嫣移情别恋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难的 。
即使王语嫣和段誉在枯井里一段对白后,王语嫣一时冲动答应了段誉,事后一旦脱离那个特殊的环境,她的心依然还会在慕容复身上 。这是人的性格本性和文化原因造成的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段誉和王语嫣最终没有在一起


其实同样的一幕在《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身上表现得也非常明显,当他认定杨康后,便无怨无悔地跟他在一起,还比如《笑傲江湖》中的岳灵珊,为什么要跟着林平之,也是一样的道理 。
段誉和王语嫣为什么最终没有在一起?对此,一位北大教授说出原因: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主要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而让王语嫣和段誉在一起就违背了儒家文化,从这个角度理解,让王语嫣和慕容复在一起才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在王语嫣的心里,“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生是慕容家人,死是慕容家鬼”已不可撼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