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片酬排行榜,流量明星片酬屡破天花板( 二 )


当中最知名的就是所谓Block Booking的捆绑销售模式:影院要放我的大片,必须同时接受一些中小成本影片 。类似于爱马仕配货:想进Birkin包的等候名单?先买一打丝巾吧 。
挤压其他片方 。
当时大部分影院都是单厅影院,一旦接受了派拉蒙、米高梅的大片,就必须拿出最好时段放映,导致其他小制片方的影片只能去无人问津的时段 。
此外,因为有大片首轮放映,加上影院多占领城市中心,大片厂的影院拿走了市场上大部分票房 。其他制片方的电影要想票房大卖,难上加难 。
压榨演员 。
在当时的好莱坞拍戏,除非是最顶级的票房巨星,大部分演员的待遇并不优厚——需要和片厂签署多年长约,公开形象、私人感情甚至个人作息都会被严苛管理,工作时间、环境缺少保障,但片酬不是看票房,而是根据工作时间的周薪 。
前文《乱世佳人》主演德·哈维兰就是大片厂垄断的受害者 。她因为被华纳雪藏无法拍戏,七年合约到期后被华纳要求再追加半年,补上她被雪藏没拍戏的时间 。她一怒之下选择起诉,开创明星反抗资本的先河 。
其他制片方看上了大片厂明星的票房号召力,派拉蒙、华纳们还会坐地起价:想用我家明星拍戏可以,但要支付一大笔租借费用 。
大片厂肆无忌惮,让明星、影院、规模较小的制片方怨声载道,美国政府最终选择了介入 。
二战结束后的1948年,在经过了长达七年的拉锯后,法院终于下达判决:要求禁止捆绑销售等不平等交易,要求发行方对所有放映方一视同仁,以及最重要的:要求所有垂直整合的电影制片方剥离放映业务 。
但在法案出台后几年,电视迎来爆发,对电影构成了极大的竞争,福斯、雷电华等几近破产,已经不具备坐地起价的资格 。到了里根政府时期,政府放松资本管制,更是出现了哥伦比亚三星收购影院的个案 。
此后DVD、互联网平台相继出现,《派拉蒙法案》的作用被进一步削弱 。当下好莱坞之所以不追求拥有影院,是因为“片源公平”这一根本性问题被解决后,影院之间竞争程度极高,同时面临电视、互联网的竞争,收益空间不大 。
中国式闭环:更隐秘的互相渗透
按照当年《派拉蒙法案》的标准,中国绝大部分一线影视公司都存在纵向整合的问题 。中影、上影等国营片厂,万达、华谊、博纳、阿里影业等民营影企,以及安乐、英皇等港资片方,都有影院生意 。
尤其万达,出品了《唐人街探案3》等头部大片,旗下有全国第一大院线,同时主导着知名发行公司五洲发行 。如果不是将青岛的东方影都卖给了融创,万达能实现从片场、制作到发行、放映的全闭环 。
2016年,因为华谊的《我不是潘金莲》在万达影院的排片低,冯小刚和王思聪就上演了一场隔空对战 。当时万达否认是刻意针对华谊,表示《潘金莲》排片少是因为上座率低 。

流量明星片酬排行榜,流量明星片酬屡破天花板


相比影院,影视公司更为隐秘的主导权是通过票务平台实现的——光线是猫眼第一大股东,阿里影业控制着淘票票 。通过前期的高额票补,票务平台只用了三四年时间就培养起大众从线上购票的习惯 。
即便是疫情逆势扩张后,第一大院线万达今年市场占有率才刚突破20% 。而全国所有电影票,通过线上出票的超过九成,绝大部分被两大票务平台瓜分 。
掌控线上流量入口后,两大票务平台可以对自己参与的投资影片予以宣传资源、票补优惠的倾斜,如今国产大片的出品方阵容里,猫眼、淘票票至少会有一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