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段,作者的视野转到了“天边”、“排浪”、“太阳”、“大海”和“曙光”,可谓波澜壮阔,让诗歌的格局得到了提升,既是意境的高远,更预言了一场伟大变革的孕育 。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呐喊,是对拨乱反正的期盼 。这正是“相信未来”的原因 。这段需要说明的是头两句的断句,为了断句方便,我直接在手指和手掌后面加了“,”号,这是作者本人背诵时的断句方式;从语法上这样断句也是和后文相呼应的,这里“手指”和“那涌向天边的排浪”及“手掌”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是同位关系 。后文的“皮肉”及“脊骨”与后面的语句“那些……”也是同位关系 。如果把手指的“指”字,理解为动词,不但与下文无法呼应,到下一句把“手掌”的“掌”字做动词,也解释不通,有的朗诵者因为无法处理,把“掌”字改为了“撑”,这是不对的 。在朗诵时,这一段一定要突出意境的高远和气势的雄浑 。而且这段最后的“相信未来”要高亢而坚定,同时,用童声突出“相信未来”的清纯和真挚,很难把控,需要反复斟酌 。
接下来的诗句,作者不再延续朦胧的风格,直接解释为何“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从唯物史观的的视角,作者对未来人的认知充满了信任 。在朗诵时,只要坚持正面的、字正腔圆的就很好,重点突出的词语放在“坚定”、“眼睛”、“拨开”和“看透”上,因为作者对这些是深信不疑的 。再下一段,从“不管人们……”到“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这一段是作者想象未来人对这个时代的“我们”怎么看 。作者写到了“腐烂的皮肉”和“脊骨”,这与后面的“那些……”相呼应,是对皮肉和脊骨的解释 。但同时作者想到了,也许这辈子自己看不到了,一是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当时本人及那个时代人们的艰难与绝望 。但无论是否活着,作者依然期盼早日得到“他们的评定” 。这是绝命的呐喊!
最后一段从“朋友”到“热爱生命”,这段体现了作者在找到希望之后,战胜一切艰难困苦,顽强活下去的决心 。最后一句“热爱生命”是非常有深意的,憧憬未来,通常是美好的,比如幸福安康、心想事成等等 。但作者想到的只是活着 。“相信未来”不是对未来的希冀,而是对现实的隐忍、坚持和抗争 。在朗诵的处理上,这段应该是坚定而顽强的,是无奈但必须坚持活下去的态度 。朗诵最后一句“相信未来,热爱生命”更应该体现这种心态,而绝非是兴高采烈的 。
历史的进程,没有让作者失望 。一九七六年清明节,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涌向天边的排浪”化作惊天的怒涛,人民群众对“蜘蛛”们的倒行逆施发出震天的吼声 。同年十月,老一辈革命家,粉碎了“四人帮”,力挽狂澜,拨乱反正,结束了十年动乱,人民迎来了光明的未来 。食指的《相信未来》也因此被誉为预言性的诗篇 。(作者牧云,谢谢阅读,欢迎转载)
推荐阅读
- 教你黑鲨4pro游戏刷新率如何调
- 分享一加9pro阅读模式在哪开
- 分享小米11Pro如何设置来电秀
- 教你抖音新功能不让ta看怎么设置
- 小编分享华为手环6怎么刷地铁
- 小编分享oppofindx3息屏时钟在哪开
- 我来分享红米k40防误触在哪里设置
- 分享夸克浏览器怎么进入小说模式
- 小编分享抖音被禁言了怎么回事
- 教你qq撤回消息提示在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