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磨难 知否知否李清照( 二 )


在宋代的时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婚姻的前提条件,李赵的婚姻怎么可能是自由恋爱呢?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李格非和赵挺之双方都有通过联姻来争取对方的目的,或者说是现实的政治斗争的需要而为了自保,这样,无论是哪一方失势,至少还有一方能够保证家庭不受灭顶之灾 。
但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感情 。因为李清照和赵明诚两人情趣相投,所以夫妻生活很是美满 。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蔡京向宋徽宗建言,受蔡京的影响,宋徽宗决定再度全面推行新法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因为是“元祐党人”,被贬黜出京师 。这对李清照来说,是一次家庭变故,但过了一年,赵明诚又出仕为官,一度与李清照分离 。

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磨难 知否知否李清照


家庭的变故,分离的愁思,全部演变为她词中的柔肠百结,此时她的词还没有多少对人生深刻的体验,只能是把一些情绪寄托在伤春的景物上 。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 。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舍 。又是寒食也 。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调寄《怨王孙》)词牌名也象征着词人的心境,婚后的李清照此时还是闺中的少妇,相思怀人,随着时间的增长,许多的念头只能是压抑下来 。但不出闺门就不意味着她没有政治倾向 。
也许是受李清照的影响,赵明诚和李清照一起站在了元祐党人的一边 。而且,李清照还给自己的公公写信说:“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等 。
对于赵挺之来说,有些事情不能够对孩子们挑明了说,所以对于这个才华横溢的儿媳妇的信,赵挺之估计也是碍着儿子的面子,不能对儿媳妇怎么样,但他绝对没想到,儿子也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
但是,历史也许是非要去造就李清照 。
公元1107年,他的公公赵挺之去世,赵挺之的政敌蔡京鼓动朝廷罢免了赵挺之的官职,赵明诚兄弟也锒铛入狱 。但很快,他们又被赶回老家 。在山东青州乡居的十年大概是李清照婚后最为舒心的日子 。
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磨难 知否知否李清照


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政和元年,在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的婆婆郭氏奏请朝廷,为丈夫恢复观文殿大学士职务,宋徽宗同意了 。于是,在1117年,赵明诚再度出仕,李清照又面临与丈夫的分别 。
这次分别,因为赵明诚在外纳了一个小妾,让她真正成了怨妇 。从此,她的词作意境逐渐深入读者的骨髓,就如岳云鹏在评价贾玲的作品《你好,李焕英》时说:“好活儿好作品!它没有在抓你、挠你,它在慢慢地刺你的心 。”
从1117年开始,赵明诚开始在外为官,直到宣和三年(1121年),这四年的时间里,赵明诚与李清照分居两地 。也正是在分居的时候,赵明诚纳了小妾 。
李清照虽然知道赵明诚纳妾,但是因为这也是当时的风俗所决定的,她也无能为力,作为一个女人,她所能做的就是把这种不如意写进自己的词里 。“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凤凰台上忆吹箫) 。从词里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新愁绝不是从前的离愁 。
据考证,这是因为赵明诚纳妾的缘故 。
纳妾在封建社会是官员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所以,李清照也无可奈何,她想得到丈夫全部的爱,但因为那样的时代,她也没有办法 。
李清照经历了怎样的心理磨难 知否知否李清照


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很快,更大的变动到来了 。时代,让她做个怨妇的机会也不愿给她,直接让她成了女汉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