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是辫子与人们的排外心理的问题 。
“假洋鬼子”之所以是阿Q最厌恶的一个人,而且见到他就要在肚里进行咒骂,就是因为他戴着假辫 。在阿Q看来,辫子的问题不仅仅是辫子的问题,那是和做人资格相关联的东西 。所以他要视挨连“做人资格”都丧失了的“假洋鬼子”的打是“生平的第二大屈辱” 。
而这种极端保守愚昧的思想不单是阿Q一人有 。
正因为“假洋鬼子”没有辫子,所以他的母亲要“大哭十几场”,老婆跳了“三回井” 。
在这里,阿Q的脑后所拖着的那条黄辫子,恰恰是阿Q不用“精神胜利法”就能感到要优越于“假洋鬼子”的实实在在的资本 。
通过辫子鲁迅先生使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人们思想观念的落后与愚昧,以及人们对外来事物的盲目排斥的民族心理 。其三是辫子与革命的问题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但在小说的作者看来,所谓的革命是一场换汤不换药的革命 。革命带给未庄的冲击是什么呢?除了静修庵里的龙牌被砸,就是所谓的“秋行夏令”了 。在这里辫子与革命发生了有趣的关联,辫子的形态问题代表着人们的政治立场:剪辫子的是革命党;拖着长辫子的是满清的顺民;而盘辫的则是“骑墙派”,对革命持一种观望态度 。当然在这盘辫的风潮中自然也少不了阿Q的一番精彩表现 。一个简单的字母“Q”,一个圆脑袋后面拖着的一条小辫子,想不到竟然包含着如此丰富的信息 。也就怪不得鲁迅先生对此情有独钟了 。以上是对阿Q形体上的辫子所作的一点解读,接下来我们自然会思索这样的一个问题 。在阿Q的精神上是否也同样存在一个死死纠缠而又挥之不去的辫子呢?或者说鲁迅先生是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这条辫子在向世人揭示国民的劣根性问题 。对于这一个问题,著名的历史学家侯外庐先生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作了富有创造性的回答 。他在《祝福与希望》一文中说:“‘Q’即是英文‘Question’(问题)的第一个字母 。鲁迅选择它,说明在《阿Q正传》中反映了中国社会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载于《鲁迅研究年刊》1979年创刊号) 认为“Q”即是英文“Question”的省略的说法,恐怕不能说是鲁迅先生的本意,但也不能说是全无道理 。因为这样的解读在当代的解释学理论里不仅是许可的,而且是鼓励的 。其次,鲁迅先生本人在文中也曾多次表述过他的小说的取材倾向及创作意图 。如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取材多来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揭出病苦”换一个说法也就是要提出问题 。再从小说所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不仅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更向人们提出了要改造国民性等一系列的重大社会问题 。所以说这部小说不仅在性质上完全可以归属到“问题小说”的范畴中去,更可以说是一部忧愤深广的问题小说 。应该说,侯外庐先生对阿Q的名字所作的解读是富有启发性的,它为我们的对小说主旨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推荐阅读
- 我真的心痛到无法呼吸 心痛的文章
- 励志座右铭,精辟的经典人生励志格言
- 写尽懵懂的年少爱情 有关爱情的诗句
- 曾头市为何无缘无故的非要和梁山泊作对呢段景住从中有没有添油加醋的挑拨呢
- 岁月挥不去的一抹思念 清明节的思念
- 十首著名思乡古诗词 思念亲人的古诗
- 九首思念家乡的诗词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句
- 离北京体育大学近的大学有哪些
- 真心感谢一路相伴的朋友 感谢朋友的话语
- 最感人的爱情经典话语 爱情最经典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