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好什么意思,心理健康两层含义是什么( 二 )


共同文化是产生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共同心理素质则是共同文化在思想意识领域的集中体现,因而也是整个要素的核心内容 。所谓共同心理素质,通俗地说,就是同一民族的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族属亲近感、文化认同感 。
这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而体验到 。世界上许多丧失了共同地域、语言的民族就是用认同感来维系其文化的 。例如,大多数犹太人虽然已改操英语(犹太复国后又曾一度复兴希伯莱语),但犹太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通过表现在共同的犹太民族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即犹太民族文化认同感来获得和增强的 。
中国历史上的契丹、匈奴、女真等由于丧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也就丧失了表现在其文化上的心理素质,逐渐被其他民族同化,这些族群也就从此消失了 。大多数满族在语言、习俗、生活方式上都与汉族相同了,但他们依旧认为自己是满人而不是汉人 。又如“苗族,散布在以湘西、黔东南为中心的南方7省、区200多个县的广大地区,各地苗族操着不同的方言,居住在不相连接的、甚至相距千里的村寨,但自认是一个民族的心理非常强烈 。解放前,特别是清末苗民起义时,鸡毛信所到之处,千里赴义的苗民常常达几万乃至几十万人 。”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少数民族身上比比皆是 。
人们相互接触时,往往会有一种“求同”或“求异”的定势心理 。一个民族和其他民族交往的时候,通过生理上的相貌特征和语言、宗教等精神层面异同的观察就会形成不同程度的“认同”或“认异”,于是,很自然地产生民族意识,其表现形式也就是文化的“认同”或“认异” 。
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交往中,把这种群体意识符号化就产生了稳定的民族称谓 。为了加强本民族的团结,增强其民族凝聚力,该民族内部总要想方设法巩固其共同心理,即认同感 。比如,它总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而自己独有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它们强烈的民族感情,把它们升华为该民族的文化标志 。
他们还常常把从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风格,加以渲染、宣扬,提高成为民族形式和风格,使人极易辨别其民族属性,这也就是所谓的民族个性和风格 。
这些实际上都是共同心理的表现,起着维护和巩固其成为一个独立群体的作用 。随着民族语言、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的逐渐消失,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质将是最有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明显的标志,甚至可以将其视为该民族名副其实的“族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