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年轻人恐婚( 三 )


婚姻成本不断增高,恐婚也是恐穷 。结婚意味着生活状态的巨大改变,经济方面首当其冲,不管是哪个年代,结婚是需要高成本的 。
简单算一笔账,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个普通的城市,一套小婚房首付40万,装修30万,婚庆婚宴20万,彩礼、蜜月旅行10万,再添置个代步车10万,保守估计,一个普通人迈进婚姻大门的成本就得百万以上 。
当然,若是在一二线城市,这个成本将高出两倍不止,一个普通人结一次婚,可以轻轻松松花掉两代人的积蓄 。
当然,婚姻的成本远不止此,还有更隐形的、难以度量的方面,婚后的生活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转变为经济上的相互扶持,更不必说养儿育女、赡养孝亲、人情往来之类的成本 。
恐婚,也是在“恐穷”,有人因为买房买车、天价彩礼的“婚姻入场券”头疼,有人害怕自己“婚后复贫” 。
中山大学王樱洁团队搜集数据后发现,中国青年结婚年龄的推迟,和结婚成本的升高有很大的关系,并且对城市的影响比农村更大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年轻人恐婚


婚姻中的鸡毛蒜皮,让人应付不来 。在《一地鸡毛》里知识分子小林和他老婆的婚后生活可以说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总是乱糟糟的,没完没了 。
书里有一句大概直戳恐婚族的痛点:一天的生活起于豆腐,终于豆腐,天天围着豆腐转,人也跟着‘馊’了 。
比起大风大浪,婚姻里琐碎的日常就像是温水煮青蛙,把人的生活热情耗光 。
朋友说,她不想被婚姻逼成一个成天毫无激情,喋喋不休的市井怨妇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年轻人恐婚


在电影《爱情呼叫转移》中,有一幕让人印象深刻,徐峥扮演的男主和妻子结婚多年,他了解妻子的一举一动,甚至穿什么衣服,晚餐吃什么:
她正在做饭,一样的炸酱面,一样无聊的电视剧 。
在某个一如往常的傍晚,他看着妻子吃着饭,平静地提出了离婚 。妻子先是一愣,随后同样冷静的追问理由:
“你外面有人了?”
“没有 。”
“是我哪里做得不好?”
“没有 。”
妻子穷追不舍地追问,男主忍无可忍的爆发:
你在家里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永远穿这件紫色的毛衣,我最烦紫色了知道吗,我最讨厌看见紫色;
刷牙的杯子得放在搁架的第二层,连个印儿都不能差;
牙膏必须得从下往上挤,那我从中间挤怎么了?我愿意从当中挤怎么了?
每星期四次,永远是炸酱面、电视剧、电视剧、炸酱面;
还有,你吃面条的时候,能不能不要嘬着那个面条打转转?
初看这个片段时,只觉得是“徐峥式”的幽默,但回想起来,又觉得格外真实,这些理由,旁观者看来再奇葩、再可笑,身处其中的夫妇的心灰意冷却是确切真实的,逐渐消磨着婚姻的生机 。
中年夫妻,在褪去了新鲜感之后的婚姻里,在那些毫不起眼的小事里,或许藏着无数的失望与妥协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结婚 为什么年轻人恐婚


婚姻中的复杂关系,让人望之生畏 。在步入婚姻前,最关键的是亲密关系的建立与否 。
这里所说的亲密关系,并不是指身体上的,更强调的是深层次的互相了解和认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观契合,这对于都市里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
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大多是“漂”着的,来自不同文化环境和成长背景的人就算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很少有机会能深度交流和了解,高速流动的人群也加剧了人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