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为何把宋仁宗当做偶像( 二 )


一个皇帝死了,让本国黎庶哭得涕泗横流的事,屡见不鲜,引得邻国百姓和皇帝痛哭,实在是凤毛麟角 。
直到700年后,自我感觉甚为良好、看谁都比自己差一大截的乾隆皇帝,也不得不承认:平生最佩服的三个帝王,除了其祖父康熙,另外两个就是唐太宗和宋仁宗了 。
宋仁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明君圣主,他是北宋第四个皇帝,也是大宋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做了42年 。宋仁宗统治时期,国家安定太平,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仁宗以仁政而著称于史,其领导艺术值得一说 。

乾隆为何把宋仁宗当做偶像


嘉佑二年(1057年) 。苏辙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 。在这次晋级进士的考试中,年轻气盛、心忧天下的苏辙在试卷里写道:“我在路上听人说,在宫中,美女数以千计,终日里歌舞饮酒,纸醉金迷 。皇上既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也不跟大臣们商量治国安邦的大计 。”
当时的考官们认为苏辙无中生有、恶意诽谤,建议对之严厉制裁 。宋仁宗却淡淡地说:“朕设立科举考试,本来就是要欢迎敢言之士 。苏辙一个小官,敢于如此直言,应该特与功名 。”
苏辙仅仅依据道听途说,便在“高考”中“恶毒攻击”全国最高领袖,即使搁在现在,也不会被录取的;即便赶上“康乾盛世”,也难逃其被灭九族的命运 。宋仁宗的宽容心胸,由此可见一斑 。
宋仁宗对读书人的宽容,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 。当时,四川有个读书人,献诗给成都太守,主张“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 。成都太守认为这是明目张胆地煽动造反,把他缚送京城 。
按照历朝历代的律条,对这个口出不逊、有“煽动造反”之嫌的读书人,即使不按“谋大逆”严惩,起码也得按“危害国家安全”治罪 。谁知宋仁宗对这样的事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他就事论事地说:“这是老秀才急于要做官,写一首诗泄泄愤,怎能治罪呢?不如给他个官” 。于是,这个读书人被授予了司户参军的职位 。
宋仁宗不光对其臣民仁慈宽厚,身为九五至尊,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从不因自己身居高位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史书中记录了他大量严于律己的故事 。有一次,宋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 。宋仁宗回宫后,风风火火地对嫔妃说道:“朕渴坏了,快倒水来 。”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 。”
宋仁宗回答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
乾隆为何把宋仁宗当做偶像


3.坚持原则善听劝诫赵祯善于纳谏,成全了千古流芳的青天大人包拯 。有一次,包拯在朝堂上要拿掉三司使(相当于国家计委主任兼财政部长)张尧佐的职务,理由是他平庸了些 。张尧佐是赵祯宠妃张氏的伯父 。包拯把奏章递上去了,赵祯也有点为难 。最后他想了个变通的办法,就是让张尧佐去当节度使 。没想到包拯还是不愿意,且谏诤更加激烈 。赵祯有些生气地说:“岂欲论张尧佐乎?节度使是粗官,何用争?”包拯的回答更加不客气:“太祖、太宗皆曾为之,节度使恐非粗官 。”赵祯只好罢了 。
张尧佐最终没能当成节度使 。赵祯回到后宫,对张贵妃说了一句现在看来还很具政治远见的话:“汝只知要宣徽使、宣徽使(史载,仁宗情急之下把节度使说成了宣徽使),汝岂知包拯为御史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