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属于心理问题,家长该如何纠正?( 二 )


3岁以上的孩子依然十分依赖父母或家人, 查医师的患者中有一名3岁的孩子就像树袋熊一样, 一直趴在爸爸肩膀上, 即使是玩最感兴趣的玩具, 也一定要爸爸陪同 。
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 2岁以下的宝宝依恋家人一般是比较正常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适应与大人的分离 。
有些大孩子有严重的依赖症可能跟从小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大人有关, 比如过分照顾和保护孩子, 让孩子觉得什么事情都需要大人才能完成 。
此外, 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的孩子可能更容易造成依恋问题 。
干预技巧:
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 。 对于依赖症的孩子, 家长应该逐步培养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 尤其是让孩子体会到独立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 慢慢地孩子会发现脱离父母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 。
其次, 家长在离开孩子的时候, 千万不要不要一声不响偷偷溜走, 一定要跟孩子说一声, 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回来 。
5.过度恐惧
【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属于心理问题,家长该如何纠正?】表现:
孩子出现恐惧是非常正常的, 但是超过了正常范围的恐惧就需要引起注意, 比如害怕天黑, 一看到医生就以为要打针, 或是有“上学恐惧症”等 。
主要原因:
人的恐惧感与身体技能的发展、个人的成长经历几乎成正比 。 随着接触的事物、经历的活动越来越多, 宝宝体验到的恐惧感也会相应增多 。
一般来说, 对生病、死亡、独处、黑暗及想象中怪兽的恐惧, 在4岁时达到顶峰, 而到了6岁以后, 开始下降 。
能否及时克服恐惧, 与孩子从父母身边得到的安全感密切相关 。
干预技巧:
体会孩子的恐惧并安抚+解释真相 。 孩子的想象力极其丰富, 常常会把想象和现实混淆在一起, 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安抚他, 不要置之不理, 更不要吓唬孩子 。
对于还不会表达的孩子, 可以多搂抱、拍抚以及轻声安慰, 降低孩子的恐惧感;
对于可以表达的孩子, 家长应鼓励孩子说出来, 在安慰孩子的同时适当给孩子解释真相, 比如说说为什么会天黑 。
6. 退缩行为
表现:
有些孩子显得孤僻、不合群, 尤其是上幼儿园以后, 经常独坐一处, 不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甚至不参加做操等集体活动, 不与人讲话, 也不回答老师提问 。
主要原因:
退缩行为一般在孩子面对陌生环境时出现, 心理学表明这是他们认为自己无法克服所面临的困难和障碍, 担心自己在同伴、老师或父母面前出丑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行为 。
退缩行为可能是先天适应能力差导致, 但也跟后天的抚养教育不当有关 。
有些家长从小不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交往, 或是过分照顾和迁就, 就会造成孩子的适应力较差 。
干预技巧:
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 。 家长应多方创造条件, 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一起做游戏, 并多陪儿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 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 。
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 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 适应外界环境, 在小伙伴之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
7.厌食和偏食
表现:
有些孩子长期食欲不佳, 或是严重的挑食和偏食, 这样的孩子通常身体瘦弱, 易感冒、腹泻, 且营养不良 。
主要原因: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厌食主要是疾病和身体原因导致, 其实心理也是导致小儿厌食的三大因素之一 。
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儿心理障碍的表现, 若就餐前或进餐时心情紧张、焦虑、压抑, 睡眠不足或疲劳, 食物感官性状的不良刺激等, 也会使小儿产生厌食心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