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成语:
一以贯之:始终如一、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
博施济众:广泛地救济困苦的人 。形容人广施恩惠,使人们免于患难 。
立人达人:帮助人建立功业地位 。
能近取譬:能够就近拿自己作例子来比方别人 。指推已及人,将心比心 。也指能用就近的事物来做譬喻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
安老怀少:使老年人安逸,使年少者归心,形容使人民生活安定 。
一匡天下:纠正混乱局面,使天下纳入正轨 。引申为统一天下 。
披发左衽:指古代中原地区以外少数民族的装束 。也指沦为夷狄 。
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 。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杀身成仁: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
成仁取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
患得患失: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 。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太重 。
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 。也指坏事都做绝了 。
不改其乐:不改变自己的快乐 。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来快乐 。
箪食瓢饮:一箪食,一瓢水 。形容生活贫苦 。
乐以忘忧:快乐的忘记了忧愁 。形容非常高兴 。
乐在其中:快乐就在这里 。
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 。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
浮云富贵: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 。比喻把金钱、地位看的很轻 。
乐山乐水:原指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 。后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 。
死而后已:到死才停止 。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 。常与“鞠躬尽瘁”连用 。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
驷不及舌:驷马虽快,也追不上说出的话 。指话一出口就难以收回 。戒说话应当慎重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比喻事实既成或话已出口,不可挽回 。
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 。表示绝不容忍 。
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 。反义词“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措:安放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
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
三、政治理念方面
《论语》中有许多涉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成语 。“待贾而沽”、“来者可追”、“兴灭继绝”等成语反映了儒家提倡积极入世,这种政治理念对后世的儒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都热衷于寻求仕途功名 。“入仕”文化对当今社会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学生们为学修身的目的往往就在于“入仕” 。但积极入世的文化传统也并非全无好处,它为国家收笼了大批人才,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中国的政治文化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 。并且在儒家文化培养下的学子,往往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观念 。
孔子是礼乐文化的维护者,在他的政治主张中,必然有“礼治”的存在 。《论语》全书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同样,它也是孔子政治理念的核心 。古代的“仁治”也可被称为是“人治”,它与当代的“仁”虽然有所不同,但也并非是毫无关联的 。成语“博施济众”体现的就是一种“仁治”思想 。是统治者对于民众的一种仁爱和重视 。封建时代的民本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从孔子时代就存在了 。这种“重民”的思想文化传统与当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谋而合 。《论语》中的成语,为我国研究中国古代人的价值观念、社交方式以及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了参考,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 。
推荐阅读
- 预科生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做预科生
-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什么意思 人无完人是什么意思
- previousvalues中文意思 frequency是什么意思
- 原单是什么意思 原单货算不算正品
- 乖戾是什么意思 乖张是什么意思
- 发配充军是什么意思 发配是什么意思
- 众目睽睽是什么意思 固若金汤是什么意思
- 娘家是什么意思 下家是什么意思
- 老铁是什么意思 老铁是什么梗
- 电信手机号码被暂停服务是什么意思 手机号码被暂停服务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