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1、中秋节月饼的来历?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秋节的时节食品 。发展至今,吃月饼和赏月成为中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 。而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融合,发展出了不同的口味 , 成为中国各地人们过中秋节的必备 。
相传后羿因射日有功,获得王母奖赏的两颗仙丹,吃一颗可长生不老,两颗便飞升成仙 。后羿有个徒弟叫逢蒙,知道后羿家里藏着仙丹 。八月十五这天,逢蒙等羿出去打猎 , 一人偷偷溜到后羿家中逼嫦娥交出仙丹 。嫦娥为了不让仙丹落到逢蒙手里,嫦娥便把仙丹全部吃了,吃了仙丹的嫦娥便飞到月亮上,住在广寒宫里 。为了表示对嫦娥的思念 , 每年八月十五这天,后羿会在院子里面摆上嫦娥爱吃的水果和表示团圆的饼,盼望嫦娥归来 。后来就慢慢的就演变成了过节的习惯 。
月饼涵义团聚,也应该是明朝开端有文字记载的 。结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的关于习俗的的资料可以看出,月饼取这个名字的最开始的原因为了团聚的前史轨道: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同分吃月饼月果(祭拜月亮的供品) 。由于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步构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聚的意思 。

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2、月饼的来历谁知道?求解答相传,七仙女回天宫时给董永撇下一个儿子 。一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这个孩子见到同村的其他孩子们都在村头的桂花树下玩耍,心里痒痒的也想去一起玩耍 。谁知道其他孩子都不理他 , 还骂他是个没娘没教养的野孩子 。他一听,扭头跑到村外的槐树下嚎啕大哭 。一边哭一边喊“娘啊娘!你在哪里啊?快来接可怜的孩儿吧!”
这哭声惊动了神仙吴刚,他急忙幻化成一个村妇来安慰他 。可是无论吴刚怎么安慰 , 也止不住孩子的哭声 。孩子哭得死去活来的就是要见娘亲 。吴刚的心被哭软了,一边施法给七仙女捎信 , 一边悄悄的拿出登云鞋 。对他说“若想见娘亲,穿鞋圆月下 。”董永的儿子一听立刻止住了哭声,接过了吴刚给的鞋 。道了声谢,就急急忙忙地回到了家中 。
眼巴巴地盼到了太阳下山,天空中挂满了星斗,一轮圆月高高的挂在天空 。他迫不及待的穿上了登云鞋,在月光中向天空飞去 。
七仙女见到自己的亲生骨肉真的来到了自己的身边,真是悲喜交加,抱在怀里亲了又亲 。众姐妹闻讯也都赶来看这个远道而来的外甥 。这个送苹果、柿子、石榴,那个送板栗、花生、核桃 。七仙女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她亲手把嫦娥送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核桃仁做成馅 。按照月亮的样子,做成了甜蜜蜜、香喷喷的仙饼给儿子吃 。
哪晓得这事传到了玉皇大帝耳中,他气得七窍生烟 。马上下令发吴刚罚到月宫里砍桂花树,永世不得离开 。又命令天兵脱下董永儿子的登云鞋,打发麒麟把他驮回了人间 。
董永的儿子就像做了一场大梦,对天宫仙境的样子记得模模糊糊 , 只记得他娘给他做的那可口的仙饼 。后来他长大后做了官,就教各州各县的百姓到八月十五这天,都来制作这种饼子 。摆在月亮下表示对亲人的怀念 。因为这种饼像一轮圆月,所以后人就叫它“月饼” 。
在古代,人们在中秋拜月神的时候,把月饼当作供品 , 不过那时的月饼叫小饼、宫饼、团圆饼,就是不叫月饼 。
到了汉朝,皇帝派了一个叫张骞的使节出使西域,他带回了芝麻和胡桃,于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馅的圆形饼,叫做“胡饼” 。
唐朝的时候 , 据说,有一年中秋的夜晚,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唐太宗和杨贵妃在皎洁的月光下一起赏月吃胡饼 。吃着吃着,唐太宗突然说:“这胡饼的名字怎麽这麽难听呀?”在一旁的杨贵妃为了讨皇上欢心 , 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随口回答说:“那就把它叫作月饼吧!”
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 。
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3、月饼的来历是什么?月饼的起源已无从考证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 , 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五仁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 , 不误主顾” 。可见这时的月饼 , 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 。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
月饼寓意团圆 , 也应该是明朝开始有文字记载的 。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 , 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祭月供品) 。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
关于月饼的由来一句话可以概括“八月十五杀鞑子”,这就话起于元末,元朝的统治横征暴敛,惨不忍睹 。百姓民不聊生 , 纷纷起兵反抗 , 其中以朱元璋为首最强 。但是当时的元朝统治严酷,各路起义军只有抱团才可成功 。元朝的监管很严很难统一行动 。
军事刘伯温想出一个主意,用当时元朝最常用的食品饼来传递消息 。这一主意果然逃过了元统治的视线 。他们把八月十五杀鞑子的纸条放在月饼里面,在起义军里广为传递 。利用八月十五这一天的节日,元军放松警惕,起义一举成功 。徐达攻破元大都 。
起义成功后,朱元璋建立大明,当然不能忘记起义时传递信息的功臣,下令每年八月十五这天用精细食材做成饼犒赏将士 。流传日久,八月十五吃月饼就成为了习俗,成了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了 。
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4、月饼的来历,要简单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
中秋节节日食俗 。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古代月饼最初是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 。中秋节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 。在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 。
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不过由于这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 。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时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
在古代,每到中秋节,人们就会在香案上摆上象征丰收的圆形蔬果,跪拜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 。古代少女们都要拜月,是祈求住在月宫的天仙嫦娥能保佑自己,面如皓月、貌美如花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据说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
从历史记载来看,首次将饼与中秋的月亮联系起来,是八月十五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而归,唐高祖接过吐鲁番商人献上的胡饼 , 笑指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另据《洛中见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当日命令御膳房用红绫将饼赏赐给新科进士 。但那时还没有被称之为月饼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 。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 。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


5、月饼的来历与典故(简短)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史料记载 , 早在殷、周时期 , 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
据说起源于唐代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 , 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 。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 , 民间以月饼相遗 , 取团圆之义" 。到了清代 , 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 , 但是官兵搜查严密 , 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 。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习俗 。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 , 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 , 中秋又称“团圆节” 。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 。夕月 ,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 ,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 ,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 , 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 大小要一样 。
【月饼来历,中秋节月饼的来历?】遍观全国 , 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 。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 , 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