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的难度不在于对数据的宏观分析 , 而是在于通过长久的研究不断积累、发现科学问题 , 进而靶向到基因找到问题症结 。 ” 有着近30年熊猫研究经历的方盛国介绍说 。
影响一个物种能否长期生存 , 关键因素是生殖能力与免疫能力 。 在对大量的数据研究中 , 研究团队通过比较基因组学的分析发现 , 大熊猫生殖系统中的关键基因存在丢失 。
两个亚种大熊猫基因组上的DACH2基因调控元件特异性丢失 , 并在SYT6基因发现特异性位点突变 。 已有的研究证明前者与生殖系统中米勒管的发育有关 , 突变会引起卵巢早衰并影响繁育 。 而后者则与精子的形成紧密相关 。 科研人员认为 , 这些变化可能是大熊猫繁殖力比其他哺乳动物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该研究受到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浙江大学高峰学科项目等资助 。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1001158
推荐阅读
- 身短腿长 科学家发现恐龙新物种“北风冰龙”
- 研究首次发现纤维肌痛症跟肠道微生物变化有关
- 手机怎么查看我的保单中国人寿 手机怎么查看我的保单
- 俄科学家利用荧光研究癌瘤发展过程
- 中国哪些地方有野牛
- 哈萨克斯坦离中国近吗
- 科学家发现人类与洞熊灭绝存在重大关系
- 科学家在加拿大发现鱼类与四足动物之间的过渡化石
-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 首次发现“不需要氧气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