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明,如何评价《伐清》这本书( 四 )


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 。“七大恨”是指?
古人在征讨或造反前,都会发一些布告,来揭发对方的罪行,以证明自己做法是对的、是正义的,这类声讨文章统称“檄文”,比如三国时袁绍要讨伐曹操前由陈琳撰写,发布了《为袁绍檄豫州文》、唐朝将领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由骆宾王撰写发布的《李敬业讨武曌檄文》、朱元璋北伐蒙古前,发布了《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等,而明朝末年,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后金的努尔哈赤,想起兵南下,必须找个合适的理由,能让大伙跟着他干,也让正义站在他这边,所以在1618年发兵前发布了“七大恨” 。
佛阿拉城,努尔哈赤建金之前驻城于此,也称为建州老营,图为佛阿拉城遗址,在今天新宾县境内 。当时努尔哈赤是看清了明朝底牌的,看似偌大的明朝,其实腐败政治、军备松驰,已是不堪一击,自己统一了女真各部忙整顿内部时,1617年发生了严重的灾荒出现严重的社会危急,为了把矛盾引向明朝,借战争来掠夺汉地财富,来消除后金的危急,于是冠冕堂皇的发布了所谓的“七大恨” 。
当年的女真人刚从大森林里钻出来,还处于半奴隶半原始的社会制度,文化水平有限,写不出慷慨激昂的檄文,随便弄了点理由凑成了“七大恨”,也算是檄文的一种形式了 。图为努尔哈赤画像 。“七大恨”的内容,我作了简化描述,如下:其恨一明朝无端害我祖、父;其恨二是我欲修好明朝诛我族人;其恨三是掠夺我财物擅杀我族人;其四恨是我聘之女转嫁蒙古;其五恨是占我田亩;其六恨是遣使侮辱我;其七恨是偏袒叶赫部,对我部不公,瓦解女真大家族 。
此七大恨内容从《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州实录》、《东华录》到《李朝实录》、《明神宗实录》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别,不过大致意思在那一块儿 。七大恨涉及很多历史内容,许多都是站不住脚胡乱吹的,所以满清时,对这个七大恨反复的删删改改,以至于每本史料大同不异 。所谓的“七大恨”,了解历史的人都能明白,就是要开战的借口,有的理由都是重复在说,只是换了种说法,很多恨都是站不住角的,甚至荒谬 。
比如一恨,说明朝杀他爷爷、爸爸,是明军杀的,但是明军是误杀,这俩人跑到阵前做了冤枉鬼,明朝来不但送回遗体,体面下葬,还安抚努尔哈赤加官进爵;四恨说老婆被抢了,努尔哈赤向叶赫部纳林布禄下了聘礼,后来纳林布禄把姑娘嫁给了蒙古喀尔喀部,是女真叶赫部反悔,关明朝什么事?图为赫图阿拉故城,努尔哈赤在此筑城后于1616年建立后金 。
剩下的二、三、五、六、七恨,都在反复说明朝对女真的政策不满,说明朝越界、偏袒叶赫部、滥杀女真族人、征重税、作危作福等,这里面肯定有明朝政策和官员做的不对的,但女真也是明朝的领土,明军进入女真辖区管理,调解纠纷与整治是正常行为,所以很多都是努尔哈赤的强词夺理,理由又宽泛,都治理几百年了以前不说,现在闹起来不干了,归根结底就是为伐明找借口,利用女真的民族情绪,把不满引向明朝 。
晚明时期皇太极多次绕道蒙古深入关内伐明,为什么最后起决定作用的是走山海关这条路?
也没说山海关这条线是取决定作用的 。事实上人家皇太极在搞定蒙古之后五次绕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最远打到山东南部,山海关一线的关辽铁骑也没见主动去抄满清后路 。人家照样来去自如 。从这个角度说,耗资巨大的宁锦防线在满清降服朝鲜,蒙古之后还起了多大的作用其实值得商榷 。噢,对了,还可以起到让满清围点打援的作用,如松山大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