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人事人才网,武汉市人才网( 五 )


图为公寓前台 。有学生吐槽,酒店的装潢风格太土,开房都不会选它,“可能是经营不下去才跟政府合作的吧?”
“没什么人会因为政策而留下来吧?除非你真的活得特别艰难 。”
小梁补充道,“政策只像一种表扬,如果你留下来了,就给你个奖励,仅此而已 。”
在小梁看来,留与不留,摆在天平两端的砝码很多,但没有一个与政策相关 。像他这样的懒蛋,选择留在武汉,只是贪图这里的安逸 。
毕业后,小梁没有申请人才公寓,而是与哥们一起租下了公寓附近的小区房 。
“虽然都管我叫人才,但我知道自己离人才有多远 。”
毕业后,小明进入了武汉一家不加班的互联网公司做项目助理,每月到手四千五 。
他常常在人才公寓的夜里怀疑人生 —— 新闻系毕业的他对互联网并不熟悉,公司里的同事似乎也好不到哪儿去 。
“一座好的城市应该具备让你成为人才的条件,而武汉,也可能是我所在的单位,暂时没有 。”
小明住在东湖高新区光谷金融港的人才公寓,月租800元,而周边租金约为每月1300元 。
目前,武汉拥有80多所高校和超过100万名大学生,包括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 。
与之相对应的,还是武汉以工业为主导,以汽车产业为工业支柱产业的经济形态 。在留汉的500强企业中,大多为石化、东风、武钢等,有人将其概括为“大炼钢铁” 。
比起几百块钱的房租优惠,小明更担心自己被同辈淘汰 。
那些奔赴了北上广深的同学,常常在深夜的朋友圈里感慨加班的痛苦,也时不时对小明表达一番羡慕 。但显然,他们是不甘于准点下班的生活,才离开了武汉 。
“我可能会花光政策红利之前离开 。”
小明走在光谷金融港旁边的小食摊 。

我离开了武汉
小张还记得,她到武大报到的第一天,校门口正在修地铁,尘土飞扬 。师姐形容:“武汉就是个大农村,又大又村 。”
毕业后,小张没考虑过武汉的人才政策 。她说,像自己这样的文科生,最好的去处是互联网和金融机构,这些武汉都没有 。
“二三线城市随时都可以回去,但现在不出来,就永远来不了 。”
如今,小张在北京五环外的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严格意义上的双休早已离她远去,十点下班更是常态 。
此外,上班的地点也叫村,后厂村 。
下班后,小张跟同事去公司附近吃宵夜,结束后已是半夜一点 。
北京互联网民工的生活已被吐槽了千百遍,小张正一个不漏地体会着 。只不过,收入是可见地变多了 。
“在武汉,一万块的工资简直想都不敢想,在北京只是个起步价 。”
小张记得,同在北京工作的校友,常常抱怨北方的早餐难吃,想念武大门外的热干面 —— 但谁又会为了热干面留在一座城市呢?
土生土长的武汉伢洋子接到他妈的电话,说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
母亲的意思是,家里的三套房子随便选一套喜欢的住,工作和单位领导都打点好了,直接上管理岗 。
但洋子说,他不想回去,想留在上海 。
洋子目前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上班,工资仅够支付房租和生活费,生活不及老家宽裕 。但单位的同事都很可爱,每天嘻嘻哈哈的,还能包容他的特立独行 。
“我有好多奇怪的想法,在这里能找到共鸣 。如果回武汉,就要隐藏起来 。”
洋子难以想象,自己每天醒来,居然会期待上班 。
“或许有一天我会想回武汉,但绝不是现在 。”
*文中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