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字是怎么造出来的,原来粤字是封口的( 三 )


如《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直言:金成者 , 药成也 , 金不成者 , 药不成也 。所以一颗丹药的质量优劣与成功与否 , 除了是将各种物质融合成“丹药” , 主要还看是否炼出“金银之色” 。更为复杂的理论 , 是如果练不出“金银之色” , 那就要按照工序中的方法 , 调整火候反复烧炼 , 直到经过九转而成金丹 。但通常来说 , 这种“金丹”也并非送到皇帝手中的最终丹药 , 在炼制出金丹以后 , 还要继续加入对某些需求有针对性的其他药材或物质 , 与金丹相融合 , 最终成为一颗或是治疗某种绝症 , 或是服之可得长生的“仙丹” 。
那么在这个层面来讲 , 这里的“金丹” , 我们可看做是俗称的“药引” , 目的是先炼制出金丹 , 继而加入其它物质后 , 能牢牢与其融合成丹 , 古人谓之“丹母” , 细细想来 , 确有几分道理 。当然古人也清楚 , 这种“金银”并不能等同真正的黄金白银 , 比如拿着炼制的金丹去当成黄金买卖货物 , 这肯定是不现实的做法 , 所以在炼丹的理论体系中 , 这类在炼制过程中产生的金丹 , 也被称为“药金” , 而炼制药金 , 也被视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但在我国最早的一批炼丹家中 , 如魏伯阳留世的著作《周易参同契》中提到:金性不败朽 , 故为万宝物 。这句话也被看作是一种代表观点 。即 , 在当时的古人看来 , 自然界中存在的金银玉石等大量贵重金属 , 其性质稳定 , 可长时间在自然界中存留 , 如无强烈的外界干预 , 一般是不会发生朽坏 , 因此炼丹家们认为 , 在炼丹过程中炼出金银 , 使人服用 , 能够直接获取丹药中含有的“不败朽”之物 , 于此就能使人体也不会发生“朽坏” , 故此能得长生 。
这种理论观点 , 其实非常简单粗暴 。通俗来说就是 , 因为“金银”不会损坏 , 所以人吃下含有金银之物的东西 , 也会不得病 , 不败朽 , 不死不灭 , 从而达到长生的目的 。这种非常直接的说法 , 现在看来有些荒唐 , 但在古代帝王眼中 , 却对此理论十分受用 , 因而在追寻长生的过程中 , 方士会迎合帝王的需求 , 刻意炼制出玄妙的“金丹” , 再结合相关理论 , 使帝王信服吞食金丹可得长生 , 这本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与理解 , 对事物演化的认知十分孤立且片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