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vf中定位记录可以用什么命令向前或后移动若干条记录的位置,表示向前或向后移动若干条记录位置...( 二 )


着陆巡视器上的星敏感器,能帮助探测器稳稳地准确着陆 。星光导航技术,是只有大国才研制和掌握的技术 。不过原理很简单,就是用恒星的位置来测算自身移动的轨迹,从而能修正航行误差,大约相当于早几百年前古代航海的牵星术 。有很多网友曾经提问,在没有GPS和北斗,没有CCD电荷耦合元件,没有数据传输,只能使用胶片的年代,返回式光学侦察卫星的照片,是如何精确定位的? 我们知道,在太空对地球拍摄一张照片是很容易的,但照片冲洗出来以后,你如何确定这张照片的精确坐标呢?如果没有精确坐标,卫星照片就只能看个热闹,毫无军事价值 。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现在说出来也不是啥秘密,因为这种方式早就淘汰了 。光学侦察卫星的星姿和胶片定位问题,早在尖兵一号的时候就解决了,就是使用星光定位技术,记录每幅胶片的恒星位置,然后换算大地坐标 。返回式卫星上面都有一个星光瞄准器,使用星敏感器对准恒星拍照,每一张对地拍摄的侦察胶片,都对应一个星图 。其实是一次拍摄两张照片的,一张是对地拍摄图片,另一张是对星空拍摄的照片 。
当侦察卫星返回地球以后,就能校对出照片上目标的精确坐标 。星光制导技术,又被称为惯性/星光复合制导,主要是利用恒星作为固定参考点,使用星敏感器观测星体的方位,来校正惯性基准随时间的漂移 。使用恒星作为参考点,不存在随时间或者距离增加的累积误差,因此可以修正陀螺漂移引起的漂移误差,可以大幅度提高导航精度 。由于在大气层外才有更好的恒星观测效果,因此星敏感器更多的应用领域是洲际导弹,也就是弹道导弹的星光导航辅助制导系统,可以在导弹冲出大气层以后提供星光定位,提高惯性制导的精度 。
在70年代,美国在“三叉戟”I 型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上首先应用了星光/惯性组合制导系统,射程7400公里时的命中精度为370米 。随后苏联在R-36M“撒旦”洲际弹道导弹上面也应用了星光制导系统,射程9200公里时的精度也能达到370米 。星光组合制导系统最厉害是美国三叉戟II潜射洲际导弹,在使用星光辅助导航系统时,能克服大地重力场变化带来的弹道飘移,能使导弹的入轨精度误差接近于零 。
可把末端精度CEP缩小至90米的惊人水平 。目前,星光制导技术还应用于各种机载平台,例如美国的B-52、B-1B战略轰炸机和B-2隐身轰炸机,以及EP-3侦察机,或SR-71高空速侦察机,以及俄罗斯的图-95MS和图-160等战略轰炸机 。大多数天基平台上都应用星光导航,例如苏联的“和平”号空间站,国际空间站,我国的天绘一号,嫦娥一号、天宫二号核心舱等等 。
很多人以为,随着技术的进步,卫星导航定位会成为主要的导航方式 。其实这是误解,在航天应用领域,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厉害 。美国曾在进行弹道导弹助推的HTV-2高超音速飞行器试验时发现,飞行器速度超过17马赫以后,就不能顺畅的捕捉到GPS卫星信号 。此外,由于全球卫星地位系统比较脆弱,在发生紧急事件或核战争的情况下,能否顺利使用,也令人怀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