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智医助理( 二 )


不过 , 当年的华人女性一般不会外嫁到国外 , 所以这些华人男性娶媳妇有很大的问题 。相反 , 在马来西亚这种国家 , 女人多的是 。当地虽主要是马来人 , 但分为很多部族 , 民族意识并不强 , 很多家庭愿意同勤劳朴实的华人通婚 。于是 , 这些华人男人娶了当地女人以后 , 生下的混血女孩叫做娘惹(Nyonya) , 男孩叫做峇峇(Baba) 。
一说是当年去马来西亚的主要是闽南人 , 他们在当地定居以后 , 男性被称呼为“阿爸(a ba)” , 女性却被称呼“阿娘(a nya)” , 久而久之原住民便把这些人的男性称做“峇峇(ba ba)” , 而女性便称之为“娘惹(nyonya)” 。峇峇娘惹最有意思的是 , 他们同华人并不相同 。古代中国的华人是非常保守的 , 本能地拒绝任何外来文化 , 认为本民族文化才是正宗 , 其民族都是歪门邪道 。
以这些在马来西亚的华人为例 , 即便在异国他乡 , 仍然保持着故乡的传统 , 过故乡的节日 。华人老了以后 , 只要条件允许 , 还是会回到故乡居住 。就算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回乡 , 死了以后也一定要埋入祖坟 , 这是雷打不动的传统 。而峇峇娘惹就不同 。他们有一半本地人的血统 , 外公外婆也是本地人 , 从小同马来人生活在一起 , 接触很多 。而华人在马来西亚毕竟是少数 , 马来人才是大族群 。
久而久之 , 峇峇娘惹得马来化很厉害 , 一半是华人 , 一半是马来人 。很多峇峇娘惹得马来语说得比汉语还好 , 因为汉语只是在家同父亲说(母亲一般不会) , 而马来语则是日常用语 。有意思的是 , 古代的峇峇娘惹并不会说今天的普通话 , 他们只会说福建泉漳地方言 , 或者粤语、客家话等等 。所以 , 在马来西亚不同籍贯的峇峇娘惹 , 往往也是用马来语沟通 , 而不是汉语 。
由于这样沟通很古怪 , 久而久之就出现一种特殊语言 , 峇峇语 。这是混合福建部分地区的方言、马来语的特殊语言 , 类似于洋泾滨英语 。虽然马来化比较厉害 , 但峇峇娘惹仍然一半是中国人 。他们保留着大量华人的传统 , 比如强调孝道、尊卑有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有条件的地方 , 华人父亲多会让孩子们学习中国的的四书五经 , 甚至还会定期回到故乡祭祖 , 不能忘本 。
峇峇娘惹得红白喜事也一定要有华人的传统仪式 , 不能只进行马来人的婚丧嫁娶 。就服装和造型上 , 峇峇娘惹得服装也有不同 。平时他们的衣着同当地马来人区别有限 , 但正式场合多会穿唐装 。不过 , 即便是平时的服装 , 同马来人还是不同的:娘惹服饰实际上就是把马来传统服装改成西洋风格的低胸衬肩 , 加上中国传统的花边修饰 。其颜色不仅有中国的大红粉红 , 也保留了马来人的吉祥色——土耳其绿 。
服装上点缀的图案 , 则是中国传统的花鸟鱼虫、龙凤呈祥 。娘惹一般不会梳马来女孩的发饰 , 而是会保持华人女性的发髻 。清朝时代下南洋的峇峇 , 最初往往留着辫子 。不过峇峇多认可大明王朝 , 所以一般在海外没多久以后就会剪掉辫子 。清王朝对此非常恼怒 , 认为海外华人都是大明的遗民 , 经常对他们的死活无动于衷 。历史上东南亚华人多次遭受当地人的屠杀 , 满清政府甚至私下高兴 , 认为就应该杀光这些明朝的支持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