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卡宾枪,M2卡宾枪简述( 四 )


M1903式步枪加工工艺堪称精良,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精度和动作可靠性均能保持良好 。早期的M1903式步枪还配有杆式刺刀,中等力度的撞击下容易损坏,后改用了匕首式刺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参战时,美军装备的M1903式步枪数量不足,美国将同样仿自德国毛瑟式步枪枪机的一种恩菲尔德步枪P-14命名为M1917式步枪用来补充短缺,甚至在前线美国军队使用的M1917式比M1903式还多 。
战争结束后M1917式步枪撤装,美军只保留了M1903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 。1938年,M1式加兰德步枪开始取代M1903式步枪装备美军,由于M1式步枪的产量不足,M1903式步枪仍然是美国军队装备的主要步枪,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仍大量装备,剩余的M1903式斯普林菲尔德步枪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包括狙击步枪,1943年正式命名为“M1903A4, 0.30英寸狙击步枪”,也称为“斯普林菲尔德狙击步枪” 。
kar98k和M1卡宾枪哪个更好?

m2卡宾枪,M2卡宾枪简述


虽然98K从名字上来看也是卡宾枪—— Kanabiner 98 Kurz,但实际上德国人当年对卡宾的认知和其他国家有点不一样,它所谓的Kanabiner更多的是指背带环在侧边,拉机柄下弯方便携行的步枪,多用于装备山地部队、自行车部队 。而98K的Kurz,则是指出这是一种比Kanabiner更短的步枪,但它依旧是发射标准全威力步枪弹的标准栓动步枪M1卡宾的话和98K概念完全不同,它是一种只有900mm长度,重量才2.4公斤的轻便玩意 。
为何直到二战末才意识到步枪威力过剩?
这个问题的题设是错误的,并不是在二战末期各国才认为步枪威力过剩,这个趋势从一战期间就出现了 。一战是一场很无趣的战争,虽然号称是世界大战,伤亡也很大,却很少有人回忆一战的经典战例 。现在的人们回忆起二战,还能想起斯大林格勒的对峙,诺曼底登陆的辉煌 。而回忆起一战,就只剩下两个字——血腥 。无论是索姆河战役还是凡尔登战役,双方都付出了上百万人的伤亡,却没有对战争起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
客观来说,一战时期的战术没有跟上武器装备的发展,导致了一种非常尴尬的情况 。一战的战斗形式,主要是这样的:堑壕战,是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旋律 。一战中,各国的防御手段都很强,进攻手段却都很弱 。坦克是一战中期才发明的,各国进攻的主要力量还是步兵 。而没有防御手段的步兵在机枪和火炮组成的火力网面前就是活靶子,所以一战虽然伤亡很大,战线变化却很慢 。
一天的血战打下来,很可能战线只移动了几公里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士兵都蜷缩在了战壕里 。如果没有命令,谁也不主动进攻,拿着步枪互射,打打冷枪 。由于战壕离的远,一战士兵的步枪必须射程足够长,所以一战的步枪主要以全威力步枪弹为主 。毛瑟步枪(也就是通常认为的98K),莫辛纳甘步枪,都是那个年代的经典枪支 。但一战中的将军们很快发现,步枪虽然在隔着战壕互射的时候作用很大 。
但是如果一方已经进攻到战壕里的时候,拿步枪的士兵非常尴尬 。由于上弹慢,火力持续性差,很多时候士兵们甚至会抛下步枪肉搏,或者直接用刺刀较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战的枪支专家们发明了霰弹枪和冲锋枪 。霰弹枪射速比步枪快,打击面很广,外号叫“壕沟清扫机”,而冲锋枪射速快,火力持续性强,在短兵相接时优势很大 。但一战后,各国军队依然没有抛弃老式的步枪,因为他们认为未来的战争依然是堑壕战,枪支还是要以保证射程为主 。
但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坦克对于陆地战争的形态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 。从德国发动第一次闪电战开始,欧洲人才明白——原来战争应该是动态的 。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完全颠覆了陆战的形式,各种穿插包抄,将准备固守的法国军队打的落花流水 。步兵不再是战场的主流,坦克才是战场的主人 。因为有了坦克,堑壕不再具有了防御意义,敌对双方步兵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绝大多数的战斗在四百米之内的距离中发生,这时候,射速慢威力大的全威力步枪已经开始过时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