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 p50,大家还记得摩托罗拉最早的手机是哪款吗?型号是多少呢?( 五 )


也许 Google 和摩托罗拉对于当时的 moto X 都有一种期盼,它们希望达成一种理想的合作,一种像是 iPhone 那样的能够在软硬件层面进行深度结合的产品,而不再是单纯的第三方和割裂的 Android 系统 。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还有效果的,moto X 成为了当时理念最领先的设备,也多少让手机朝着「智能」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
「Made in America」的口号很美好,但这件事摩托罗拉和苹果都没成功
在 moto X 发布前,Google 投入重金在美国多家的主流报纸刊登了整版广告,但宣传的重点并不是手机本身的功能,反而是在强调它的「国货」属性——「由你设计,美国组装」,这是当时广告的口号,专门拿去给了老美们看的 。
没错,这是一款设计、制造和组装都在美国本土完成的智能手机 。
这个口号的背后,摩托罗拉在 moto X 上市前就花了 6 个月的时间,重新对德克萨斯州的一个废旧工厂进行改造,并招聘了 2500 名工人,实现每周 10 万台设备的出货量 。
时任摩托罗拉 CEO 的 Dennis Woodsid 还表示:「因为成本而不能在美国制造手机的说法其实是一种假象 。」
按照摩托罗拉的设想,将制造地设在美国主要是为了 moto X 的定制化服务 Moto Maker 而准备的,这项服务可以让用户像定制 Nike 球鞋一样对 moto X 手机进行 DIY,自己选择手机的背盖和材质,甚至还包括配色,因为随机性较强,只有工厂在本地才能更快地对定制产品做出响应,同时保证发货的速度 。
另一方面,从营销策略上,Google 和摩托罗拉也希望借助「美国制造」的精神标签,进一步推动 moto X 的热度和销售 。
但这项投入只持续了一年就被迫中止了 。摩托罗拉在 2014 年 5 月宣布将会关闭工厂,原因大概归咎于 moto X 低迷的销量,工厂已经没办法维持正常的运转 。此时工厂仅剩下约 700 名员工,主要负责的仍然是 moto X 的组装和全美发货工作 。
还有一个原因是成本问题,按照摩托罗拉当时的供应链负责人 Mark Randall 指出,销量较低也意味着工厂无法实现规模效益,美国本土工厂较高的人力和配送成本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 。所以在之后的中低端产品如 moto G 和 moto E 上,摩托罗拉重新选择了中国等劳动密集型地区进行生产 。
所以,纵使「美国制造」这样的光环能够让本土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信赖感,但考虑到人力成本,美国消费者们也无法指望在美国生产的东西能够获得与在中国生产的产品一样的价格 。而对企业来说,成本控制和稳定的量产化始终是销售产品的关键 。
正如 Strategy Analytics 分析师 Neil Mawston 当时所说的:「在美国生产或组装智能手机会让摩托罗拉自尝苦果 。美国是设计智能手机的好地方,苹果也是这么做的,但在这里造手机是另一回事 。」
类似的问题也曾让苹果感到头疼 。在 2013 年,苹果就将最新的 Mac Pro 搬到美国进行组装,还专门制作了一个介绍视频来彰显本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然而这款原定于 12 月开卖的设备一直拖到隔年 3 月才上架,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缺货的状态,预定后的发货时间更是要长达五六周 。
两年后,库克接受 CBS《60 分钟》采访时也说,苹果之所以不愿把 iPhone 产线从中国搬回美国,是因为中国拥有庞大数量的专业技工,但美国却无法满足苹果的需求,这决定了在中国进行产品生产依旧是平衡效率和质量的最佳选择 。
moto X 第一次让大众知道,原来智能手机也可以玩专属定制
在之前我们曾提过一个观点,即智能手机这种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决定了,它很难会去为少部分人的个性需求而放弃掉大部分人的需求,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均摊设计和生产上的成本,并最大化地降低风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