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民神木,超频三铁塔mini版和思民神木豪华版哪个好都用过的来( 五 )


伊拉克南部这降水实在是不行
不同的河谷环境也使两河性格大相径庭:底格里斯河鲁莽 , 洪峰常出现在会危害春收的四月 , 而不是作物最需水的夏末;幼发拉底河虽然少洪水 , 但其涓涓细流走过泛滥大片干旱平原 , 大部分水分都被白白蒸发掉 。和尼罗河这样定期泛滥的乖孩子比起来 , 两河都有点倔强 , 逼得先民们只好大力发展灌溉 。
穿行在沙漠中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早在公元前5000年 , 两河流域就出现了灌溉工程 。到了公元前1500年 , 人们已经能够改变平原上河水的流向 , 修建运河沟通两河 。汉谟拉比就修建了膨胀感十足的“汉谟拉比——万民之福”大运河 , 为古巴比伦南部的城市提供了充足水源 。
巴比伦领导人的百年大计
经过千年斗争 , 人类终于降伏了放荡不羁的两河 。灌溉系统提高了粮食产量 , 使农产品出现了剩余;而运河工程则改善了交通运输 , 促进了贸易 。不过远古超级工程并没有让农民笑颜永驻 , 土地盐碱化成了最大的难题 。
运河不断将水输入农田 , 过渡灌溉抬高了地下水位 , 并把地下的盐分带到地表 , 待水蒸发后 , 盐分会在地表沉淀 。经过年复一年的积累 , 沃土变得齁咸 。
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
盐碱化现象其实很早就露出了端倪 。苏美尔人最初更喜欢种好吃又营养的小麦 。但前3500年时 , 大麦(耐盐能力强)就和小麦(耐盐能力较差)的播种面积平分秋色了 。到了前2400年,小麦面积只占了六分之一 。再到前1700年时 , 农田里已经看不到小麦了 。随着土质变差 , 大麦也要种不下去了 , 前2400年时还可以每公顷产粮2500升 , 到了前1700年大概就只有900升了 。
逐渐减少的粮食难以喂饱不断增长的人口 。自前3300年 , 苏美尔的众多城邦就为了抢夺灌溉权和沃土 , 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内战 , 打了一千年也没有实现统一 , 苏美尔文明却逐渐走向了衰败 。
而生态环境也深远影响了文明的进程 。就在小麦退出餐桌不久后的前1595年 , 赫梯帝国攻陷巴比伦 , 两河历史也进入“黑暗时代” , 古国F4之一的古巴比伦(这里不包括新巴比伦)就此谢幕于两河流域 。
赫梯从西北而来入侵两河
迦勒底从南方入侵(建立新巴比伦)
其后又有亚述从北边、波斯从东边
与盐碱化如影随形的还有土地沙化 。蒙古铁蹄踩碎统一的伊斯兰世界后 , 美索不达米亚一直动荡不安 。古老而复杂的灌溉系统被破坏 , 当地统治者也无力重建 。水渠不断被来自上游的泥沙淤积 , 河床抬高 , 流量减少 。这就加速了几千年前开始的土地恶化过程 , 最终银叶变枯枝 , 沃土成荒漠 。
幼发拉底河两岸
湿地里的叛军
当然古人的折腾力度有限 , 主要是围绕着两河中上游水量较小、容易利用的地区展开的 。位于两河下游的“伊甸园” , 由于湿沼遍地 , 难以通行和开发 , 过得还算舒服 。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人口的进一步膨胀 , 美索不达米亚湿地终究躲不过今人的魔爪 。
简直不像是在伊拉克
(这还是改造和摧残后的)
60年代起 , 土耳其和叙利亚都开始在两河上游大兴水利 , 这让伊拉克水量顿减 , 美索不达米亚湿地也日渐消瘦 。初兴水利时 , 湿地面积尚保持在1.5万-2万平方千米之间 。到了1973年 , 湿地就只剩下1.05 万平方千米 。待到80年代时 , 湿地已经缩减至不到8000 平方千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