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概述,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二 )


在一系列变卖家族遗产的过程,吴敬梓与家族里的其他人为争夺家族产业产生了很多矛盾 。因为吴敬梓继承这些遗产有很多都是曾祖辈、祖辈打下的产业,曾祖父就有三子,再加上曾祖辈五兄弟房子都是连在一起的,到吴敬梓一辈时又过了那么久,很多产业本身就缺乏明显的界限 。
所以,在吴敬梓大肆变卖祖产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但在与族人分家产的过程中,吴敬梓显然是处于弱势的一方 。
公元1731年,吴敬梓与族人的纠纷加剧,于是他干脆变卖了在全椒剩余的家产,携带妻子全家迁到南京居住,彻底断绝了与族人的联系 。迁居到南京后,吴敬梓又结交了一批江南的文人雅士,经常谈诗饮酒,还在南京聚集一批贤士建先贤祠,祭祀吴太伯等二百三十余人 。到公元1740年前后,家产用尽,吴家的生活已经非常艰难了 。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概述,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四、穷困潦倒度余生
根据《全椒县志·吴敬梓传》记载:“素不习治生,年四十而产尽” 。公元1740年前后,吴敬梓所继承的巨额家族遗产早已花的一干二净,再加上自己既不从事生产,又没做官,所以没有收入来源的吴家过得还是挺艰难的 。
在生活艰难的时候,吴敬梓经常把自己的底藏书拿出去卖,换些钱来买米买酒 。但他毕竟也是文人,官宦子弟,所交的朋友之中除了一批无功名的文人雅士,还有一批举人、进士出身的在任官吏 。这些朋友中,就有很多人经常资助吴家的生活 。也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公元1749年前后,吴敬梓完成了其著作《儒林外史》 。
晚年的吴敬梓虽然不再参与任何科举,也不谋求任何仕途;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未阻止自己的儿子去考功名 。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再次南巡,到达南京后,照例举行召试,吴敬梓自身是早已厌恶了这些东西,但却未阻止长子吴烺前去应试 。
这一次的乾隆皇帝亲自召试,吴烺顺利通过应试,因为吴烺本身是秀才,所以被赐于举人身份,授予内阁中书一职,官阶为从七品,掌管撰拟、记载、翻译、缮写之事 。但吴烺毕竟是个小京官,官俸很低,所以吴家的生活穷困潦倒的状况虽有所缓解,但并没有彻底改变 。
公元1754年,54岁的吴敬梓在扬州逝世,从而结束了其传奇的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吴敬梓的两个儿子在仕途上,还是有一番成就的 。长子吴烺(字荀叔)于公元1770年升任山西宁武府同知(正五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副市长) 。次子吴煐(字蘅叔),举人身份,做过普宁县知县(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儒林外史》主要内容概述,这本书的作者是谁?


二、科举之路异常艰辛
吴敬梓出生于这样的一个豪门大族,从小就过继给了吴霖起,自此成为家里的长子长孙,备受家人关注 。根据《安徽通志稿·吴敬梓传》记载:“敬梓生颖异,读书过目辄背诵;稍长,补学官弟子员 。”
也就是说吴敬梓从小就聪颖过人,读书更是看过之后就能背诵,如同神童一般 。公元1705年,年仅5岁时就入私塾读书,14岁时开始跟随父亲吴霖起学习,18岁时吴敬梓就顺利考取了秀才 。
在考取秀才的过程中,吴敬梓可谓是一帆风顺,凭借他的才学,似乎之后的科举之路也会非常平坦,然而,命运却在处处与这位才子开玩笑 。公元1723年,23岁的吴敬梓第一次赴安庆参加乡试,满怀信心的他高兴而去,却铩羽而归 。公元1726年,再次赴安庆参加乡试,结果还是失败而归 。
前两次失败的乡试经历对吴敬梓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其行为风格都有了很大改变,然而第三次乡试经历,更是给了其严重的一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