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为什么没有林徽因这个名字?( 二 )


1919年,“五四”运动将刚刚读完师范的石评梅召唤到古都北京 。她原拟报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但由于那年国文系不招生,便改报体育系 。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 。在“五四”高潮的岁月里,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 。尽情分享着精神解放的快意 。也正是在此“浪漫”中,她们闯入了文学的门槛 。石评梅亦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和剧本 。
1923年秋天,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 。其间与已有妻室的高君宇相恋,1925年3月,高君宇因过度劳累,一病不起,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高君宇的死,使评梅痛悔交加,自此,石评梅便常在孤寂凄苦中,前来高君宇墓畔,抱着墓碑悲悼泣诉 。
石评梅终年不满二十七岁;她的创作生涯仅仅六年 。石评梅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尤以诗歌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 。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 。小说创作以《红鬃马》、《匹马嘶风录》为代表 。
石评梅的作品不仅有缠绕不清的哲学臆病和清冷的悲哀色彩,而且在感情的层面上也表现得脆弱和哀苦,通篇充满了“冷月、孤坟、落花、哀鸣、残叶”等冷艳的词汇,她的作品仿佛是一串串泪珠汇成,可谓满纸辛酸泪 。然而她的善感与抑郁的气质并不妨碍她对女性命运和人生的思考,反而使她能够从悲观主义的角度循着情感的悲哀逻辑进行思辨与觉悟,表现一种极热烈又悲哀至极的呐喊 。庐隐曾评价她说,石评梅注定了她是悲剧中的主角 。她经历了从幻想到现实痛苦,从虚幻、失望、渴望到仇恨、反抗、破坏的连续悲剧起落的过程 。她的散文就她自身的情感苦旅和这中间巨大的思考时空的真实记录 。
石评梅的作品无论是对光明的渴望、爱情的追求,还是对妇女和社会的解放的渴望,都充满着柔弱女性奋力挣扎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执著精神 。她的作品呈现了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从充满时代悲哀的叹息到对理想追求执著精神的转变过程;她充满了对既崇敬又心爱的人的缅怀,也表现了对真挚爱情的执着追求;同时,她深深地理解中国劳动妇女以及全民族的悲惨命运和对黑暗的抗争,从而使争取自由和解放的执著精神也赫然纸上 。
03
第二名 萧红

民国四大才女是哪四位?为什么没有林徽因这个名字?


我不能决定怎么生,怎么死,
但我可以决定怎么爱,怎么活 。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廼莹 。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她一生拒绝给定、拒绝平庸,这不仅体现在她对传统社会的抗争和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更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不管是从题材选取还是手法运用,萧红都拒绝已有成法,另辟蹊径,坚持自己别致而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文学史上,萧红将北方乡村特有的荒凉旷野下人们的生存状态、风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的带入文坛,使文坛既陌生又无限新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