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本,165Hz高刷电竞屏可选( 二 )


比如当时YouTube上新增了720P的选项,都能算是“高质量”内容 。我就买过一台ThinkPad上网本,不到2000元,它对于我经常出差和参加学术会议来说,真的刚好够用 。但除少数行业外,绝大多数人在外的需求,都绝对不止上网和打字这么简单 。由于上网本局限的性能,几乎所有用户都是将上网本作为外出备用笔记本来选购的,而从技术与创新看看,导致上网本市场逐渐萎缩的原因,一是英特尔主导的超极本开始出现,二是iPad这类平板设备的出现 。
先说超极本,当时上网本重量普遍在1~1.3kg之间,如惠普的2140尺寸是10.1寸,重量是1.2kg 。而英特尔超极本的推出,这个局面被迅速改变 。如2012年三星发布的超极本530U,13寸版本的重量仅有1.39kg,此时上网本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而iPad这类平板的发布,也让很多人有了上网本之外的新选择 。
对于许多外出本就只是想看看剧、读读书、回复个邮件的人来说,续航更长、重量更轻的平板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一个最直观的数字是,2009年上网本销量占PC市场的17%,2010年是8%,到2011年是2%,到2012年以后,上网本在整个数码市场就已经几乎绝迹了 。二、上网本是个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概念,归根结底还是性能要知道,上网本最初的想法是来源于瘦客户机,觉得一切放在云端,可以对客户端的存储与性能要求变低 。
然而现实是:即便是上网的云应用,也有大量的计算需要在本地进行 。一个网页把8核CPU跑满并不是什么稀奇事 。同样,内存的需求也一点没有变少,Web应用还是浏览器,消耗的内存可并不比常规app少 。所以,即便一台电脑只用来上网,也根本不能降低性能需求 。那么存储需求能不能降低呢?或许可以,但这其实本质上只是某种恶性竞争的思路 。
因为,客户端降低存储量的代价是增加下载量,而客户端增加下载意味着服务器端增加上传 。一千万客户每个人减少10G的存储,就得增加10G的下载流量,乘以一千万用户就意味着服务器端增加一亿GB的上传流量 。所以大家看出来了,让客户端变瘦的代价是对服务器端的极高要求,这将直接把中小互联网企业干死,归根结底还是性能问题 。
现在除了大家提到的 iPad,还有安卓平板,已经可以解决这些需求了,而且更便携,如今很多轻薄本,除便携外,性能也都不错,你也可以说轻薄本是上网本的延伸,只是价格贵一些 。因此,上网本是一个本身就存在问题的概念,只适合巨无霸型的互联网企业推广自家服务使用,对于普通中小互联网企业,以及广大消费者来说,并不是一个体验好的方案 。
三、上网本失败,在于它的设计思路,是笔记本下沉,而不是移动设备上升面对纷繁复杂与用户需求快速迭代的当下,拿下沉市场做产品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要有下沉市场,而不是现有市场的低端化 。试想下,笔记本缩水成上网本,一点好处也没沾,坏处沾满了,啥啥干不成,白浪费钱 。iPad当年之所以爆炸性成功,其实就是乔布斯当年看准了这个下沉市场,并且提出了正确的设计思路:从移动端升级,而不是笔记本降级 。
客户端下沉市场,核心思路其实是用户有上网、看剧、发邮件等轻数码需求,手机负担不了,但买个全套笔记本又太折腾 。在移动端和桌面端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真空 。注意这个真空并不是价格区间的真空,而是需求真空 。所以单纯靠砍价缩水没有用 。不想买的人根本不会买,买不起的人根本就不用电脑,只能忽悠些尝鲜的人或根本不懂电脑的人 。
这些用户榨干了,就没的发展了 。可是,需求是持续存在的,一直有钱赚 。也就是说,笔记本缩水的思路枪毙后,就拿手机加水泡开的思路试 。结果证明非常成功 。苹果已经有非常成功的移动端平台和交互逻辑,放大到平板这个尺寸简直完美 。屏幕尺寸和质量很好地解决了下沉市场的需求,苹果靠强大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并且实行了非常激进的定价策略,把iPad这个当初可以说是“超旗舰”级的移动设备,照手机定价思路来说可能上万的价格,定成了几千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