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0月 , 川端和横光利一等友人们一起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 , 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员 。新感觉派是日本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文艺时代》创刊后不久 , 千叶龟一发表《新感觉派的诞生》一文 , 赞赏《文艺时代》派的感觉比迄今为止出现过的所有感觉派艺术家在词汇、诗性、节奏感方面都更富于特色 。新感觉派的称谓由此诞生 , 相关成员亦欣然接受了这一称谓 , 并以此进行自我表述 。新感觉派多用象征、比喻、隐喻、拟人等手法 , 竭力捕捉人物瞬时的感觉心理 , 对传统文体进行了革新 。作为文学流派 , 新感觉派在完成了“文体”革命后 , 很快便消亡了 , 但川端始终保持着新感觉时代的文体意识 。
第一部川端作品集《感情装饰》(1926)共收录35篇微型小说 , 具有鲜明的新感觉特点 。从《感情装饰》可知 , 川端是一位从微型小说出发的作家 , 这一点终其一生并未改变 。川端没有结构严谨的长篇小说 , 其长篇作品多是短篇作品的整合 。情节及对话的缺失、独白的特出等川端文体特点也说明了这一点 。《伊豆的舞女》(1926) 是川端的成名作 , 充满了抒情色彩 , 以高中时代赴伊豆旅行时的体验创作而成 , 描写了少男少女之间朦胧的初恋情感 , 同时刻画了纯净的人情美 , 使其孤独感得到了一次深刻的救赎 。《伊豆的舞女》已经呈现出川端文学的基本特色 。从表面上看 , 似乎是以伊豆温泉地为舞台的抒情小说 , 但其中的心理刻画细致入微 , 具足了心理主义文学的特点 。此后 , 以越后汤泽为舞台的《雪国》、以京都为舞台的《古都》、以镰仓为舞台的《山音》等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与《伊豆的舞女》一脉相承 , 都呈现出浓郁的“非现实”色彩 , 大多是为了表现人物心理的道具 。
《伊豆的舞女》日文版书封(1950)与中文译本书封(1996)
川端康成同名小说改编的日本电影《伊豆的舞女》(1974)
西方·佛经·先锋实验性
1929年 , 川端与友人们一起创办了《文学》杂志 , 希望通过介绍西欧二十世纪作家 , 摸索新的创作方法 。乔伊斯、普鲁斯特、纪德等的作品都曾先后刊登在这份杂志上 。这时期 , 川端买来乔伊斯的原文作品 , 对照着日译本阅读 , 并做了一些模仿 , 创作了采用意识流技法的《浅草红团》(1929-1930)、《针、玻璃和雾》(1930)、《水晶幻想》(1931)等作品 , 表现了作品人物精神不安之状 , 这种风格与第一部作品集《感情装饰》一脉相承 , 通过无机化、器物化表达现代人的不安 , 其中《浅草红团》表现了颓废的现代风俗 , 展现了与私小说完全不同的实验特色 , 作者本人也成为了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
这时期 , 川端还创作了《抒情歌》(1932)、《临终的眼》(1932)、《文学自传》(1934)等作品 。他在《抒情歌》中提及《维摩经》《盂兰盆经》《心地观经》等佛经;在《临终的眼》中提及佛法的儿歌总在其心底荡漾;在《文学自传》中认为佛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学宝库 。实际上 , 早在关东大地震后不久 , 川端就在《空中移动的灯》(1924)中写道:“日本过去也有与极乐往生的空想一起产生的可爱信仰……在漫长的历史中 , 人大体上一直努力地把人和自然界的森罗万象严格地区分开来 , 这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人心之所以感到空虚 , 也许大半是由于这种努力的遗传 。我觉得什么时候 , 人类也许会逆着以往的道路而行 , 就像抛向空中的石头 , 力量耗尽时就会落到地上一样 , 而在这逆行的终点 , 就是多元即一元的世界 。在那里 , 人将获得多方的救赎 。”可见川端对“多元即一元”等佛教世界观的认同与其新感觉派运动相伴相随 。他在新感觉文学论《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1925)中写道:“万物之中注入主观 , 万物就具有精灵……这里有新的拯救 。这两点就成了东方古老的主观主义 , 就成了客观主义 , 不 , 就成了主客一如主义 。企图以这种情绪来描写事物 , 这就是今天的新进作家的表现的态度 。别人怎么不得而知 , 可我就是这样 。”
推荐阅读
- 敏而好学的下一句是什么?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 黑白毛色尖嘴是什么犬,四川黑竹沟发现不明动物
- 柯基怎么预防眼疾,四川易学文化网
- 遂宁房价最高是哪,四川遂宁这么穷
- 种植什么最赚钱农村,在四川种植什么最赚钱
- 四川夹江县属于哪个市
- 三星堆哪个省
- 巴蜀是哪个省的城市
- 四川会理县属于哪个市
- 珠海经典座机靓号 手机靓号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