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e 降噪耳机,Bose降噪耳机真有那么神奇吗?( 六 )


一周的体验时间 , 下面的内容会重点从以下几个维度谈谈我对 WH-1000XM3 的体验:
1. 机身做工和佩戴舒适性
2. 降噪能力和音质
3. 续航能力和使用便利性
“Bose 化”的轻量机身 , 依然对大头不是很友好
要知道对于头戴式降噪耳机这种长时间佩戴的设备来说 , 舒适度是非常关键的 。Sony 在做 1000X 的前两代时候 , 还是放不下自己对于耳机质感的要求 , 用了大量的皮质材料 , 所以导致耳机很沉 , 也很压头 。
1000XM3 应该说 Sony 在保持原有外观设计的基础上改变了思路 , 用了更多塑料材质 , 使得机身的整体重量降低了 20 克 , 整体重量降低到了 255 克 。将近 10% 的减重非常直观让耳机一上手的感觉就变得更轻 。
(再次感谢虎嗅团队曾西瓜老师的出镜)
而为了让佩戴感更加舒适 , WH-1000XM3 也调整了头梁造型以及增大了耳垫面积 , 提升了佩戴感受 , 与前两代完全不同 。
有得必有失 , 大幅减重就意味着对于轻量化材质的追求 , 用上更多塑料的 WH-1000XM3 , 会让你有更加熟悉的“Bose 质感” 。毕竟佩戴感一直是 Bose 的强项 , Sony 学习借鉴也是应该的 。但是 , Sony 为了一定程度降低机身塑料感 , 给机身的塑料外壳加了一层类肤质涂层 , 其实略微有点画蛇添足 , 比较容易粘油刮花 , 我入手黑色版本仅仅是用了一周 , 机身就看上去不是很新了 。
但相比于 QC35 , WH-1000XM3 的佩戴感受虽然可以几乎打个平手 , 但还是差了一点 , 耳罩稍微有点大会容易让人更有压迫感 , 另外在同时对比 QC35 和 WH-1000XM3 时就会发现 , 虽然两款耳机的头梁都非常轻且弹性很好 , 但是 WH-1000XM3 头梁顶部的收窄程度要比 QC35 更多 ,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对于头大用户来说 , WH-1000XM3 会稍微有点夹耳朵 。
整体来说 , WH-1000XM3 对佩戴感这一层级的提升 , 已经补足了前两代产品的最大硬伤 , 让 Sony 有了和 Bose 抗衡的资本 。
降噪耳机最佳音质 , 降噪能力大幅提升
音质一直是 Sony 家降噪耳机的优势所在 , WH-1000XM3 驱动单元对比上一代没有什么大变化 , 但处理芯片换成了全新的 QN1 处理器 , 除了能够大幅提升主动降噪能力外 , 还有 32 位音频信号的处理能力同时集成了 DAC 和放大器 。
说起来挺抽象的 , 更直观的描述是 , 对比上一代产品 WH-1000XM2 , 音质提升不多 , 但比 QC35 的音质强了不少 。
不过从我个人体验而言 , WH-1000XM3 的音质还是 Sony 味道重了一些 , 虽然不如一些美国品牌偏向重低音 , 但 WH-1000XM3 整体上还是低频多 , 高频淡 , 好在 app 内能调节声音输出 , 降一点点低频会更舒服 。
刚刚说到了 QN1 芯片对于 WH-1000XM3 来说最大的提升点在主动降噪能力 , Sony 宣称主动降噪能力提升了 4 倍 。一方面是更大的耳罩能更好堵住你耳朵 , 一定程度上就提升了被动降噪能力 , 另一方面是芯片计算能力加强后 , 耳机对低频和高频声音整体的降噪能力都提升了不少 。
再谈对比 QC35 , WH-1000XM3 的低频能力与 QC35 相当 , 也就是对于飞机轰鸣声 , 室内空调声这类降噪能力都做的不错 , 人声这样的高频声音 , WH-1000XM3 是要超过 QC35 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