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为孩子准备哪些属于春节的「仪式感」,为什么古人很重情感( 二 )


现代人没有古代人孝道观念强原因在哪里?

你会为孩子准备哪些属于春节的「仪式感」,为什么古人很重情感


从各种宣传媒介上都能听到或看到一种声音和观点,说现代人的孝道观念淡薄了 。实际情况也果真如此,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现代人怎么就孝道观念淡薄了呢?细究其因,主要是社会发展造成的 。社会发展与孝道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的一分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发展必然影响到人的思维逻辑,必然受社会发展趋势的左右,必然受社会利益的支配 。
古代人的孝道观念为什么那样深厚?古代人是人,现代人也是人 。古代人难道比现代人更重亲情吗?更知道孝顺父母吗?其实,现代人和古代人一样,在孝道父母的情感上一如既往,只是时代所赋予的孝道文化不同而已 。农耕时代,家家种田,户户耕织,社会没有多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没有多大差距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穷富的悬殊,但农耕的基本性质没有变,社会也没有太大的发展,都是以耕种为生,只是出现了剥削阶级,社会出现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
一句话,人的生活没有离开土地 。既然都是在家种田,子女就有机会全方面,多层次,更贴心地孝敬父母和长辈 。社会发展的越快,物质越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就越大 。这种差距只有政府通过手段调节才能缩小,人与人之间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现代社会,经济繁荣昌盛,物质极大丰富,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太大,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压力陡增 。
【你会为孩子准备哪些属于春节的「仪式感」,为什么古人很重情感】单靠在家种田的经济来源远远不够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而就不得不背井离乡出门打工 。要知道,社会再公平公正,穷人也是大多数,富人也只是极少数 。就是拼搏拼搏再拼搏,人与人之间的因为各种原因,差异也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农村留不住人,都去城市打工去了,城里人生活节奏太快,谁也不甘平庸落后,所以,孝敬老人就成为一个确确实实的问题 。
人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平民百姓的能力有限,这里指平民百姓占绝大多数 。而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顾此失彼也顺理成章,孩子重要还是老人重要?当然是都重要啊,原因是,有没有能力去面面俱到?不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人才,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孩子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钱财用在孩子身上,这样,老人就成为一种负担,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和孝顺老人,不孝或孝道观念淡薄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
为什么现在的人很难维持像古人那种友谊?
你会为孩子准备哪些属于春节的「仪式感」,为什么古人很重情感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其实你这种想法古人也有 。这首诗是唐朝刘禹锡的作品 。他说的是时人追慕豪奢,没有清雅的知己之感 。唐朝中期有个古风运动,是提倡文字的简洁,不要铺张奢靡和华丽 。其实反应在现实中,就是有人觉得现实人心不古 。古人的友谊和今人是一样的,大多是为利益和生存,这中间也不乏真挚,也不乏苟且 。
只是大部分文字著述是文人留下的 。而能留下文字的文人阶层,多半不困于柴米现实 。中国几千年又是个文官官僚体系的社会,你所看见的轻奢雅致的友谊,是历史的片段,不是历史的全部 。那些酬和与送往,你留心一点看,那些流传下来的唐诗,很多是官僚体系士族子弟 。交通的不便不妨碍心情的抒发,而离别之情,格外真挚 。你也想想,你读书时候的友谊是否格外清纯?只是你读书的时候,不逢诗词的兴盛,也许有些信,有些留言本你也留着,现在看看,里面也许不乏好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