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原件在哪里,赫赫有名的马踏飞燕( 二 )


李广利带着汗血马凯旋而归 。“天马徕,开远门,竦予身,逝昆仑 。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在《西极天马之歌》中,汉武帝刘彻禁不住自己的喜悦 。我一直觉得,历史有一大半是在马背上书写的 。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等,他们马背上打天下的故事,历来为人们津津乐道 。而天马,更是为人乐道 。“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李白),“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杜甫),通过这些赞叹,更是让人仰望天马精神 。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

马踏飞燕原件在哪里,赫赫有名的马踏飞燕


只所以称国宝为马踏飞燕,它突出的是足踏飞燕,寓意着马奔腾的速度快,侧面相能明显的体现出主题,从效果上看要好于正面像 。这就是不拍正面照的根本原因 。“马踏飞燕”也叫“马超龙雀” 。是1969年IO月在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国宝级文物,它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重7.15千克 。
它酷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扬尾,张口嘶鸣,三足腾空,右足踏燕,好一时天马行空之势 。“马踏飞燕”的形象特征大有随心所欲遨游天际之意,好似中国旅游腾飞之象征,寓意着中国人蓬勃向上豪迈进取一往无前的特征,为此,国家旅游局确定“马踏飞燕”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有人云,马踏飞燕中的飞燕,似燕非燕,好似古代传说中的龙雀,而马亦非凡马,而神马也,即天马 。
早在汉代张衡的《东京赋》中就有龙雀和天马之说法 。则有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之意,故称马踏飞燕也有“马超龙雀”的别名 。总而言之,马之奔腾向前的气势作为中国旅游的标志,寓意中国腾飞的象征,彰显出中国的活力 。马踏飞燕从测面相看更能体现出马的体态健美、矫健壮硕、昂首扬尾、线条飘逸的美感以及足踏飞燕酷似广阔天地任之奔腾的气势和动感 。
文物“马踏飞燕”为什么会在武威被发掘出来?
马踏飞燕原件在哪里,赫赫有名的马踏飞燕


国宝“马踏飞燕”自甘肃武威出土,并非是一种偶然 。铜奔马的形象与汉武帝苦苦的追寻的“天马”形象非常接近,因此,铜奔马也常常被称作是“天马” 。天马来自何方?铜奔马于1969年发现于一座砖室墓中,墓中发现的不止有国宝铜奔马,还是发现了一个颇有阵势的车马仪仗队 。这个车马仪仗队包含14辆铜车,17个铜武士俑,28件仆人俑,以及包括铜奔马在内的铜马39匹 。
但是,由于当时发现这座墓时只是将里面的部分文物带出了墓葬,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所以,谁也搞不清当时这个仪仗队最初是怎么排列的 。一种推测是17位手执矛、戟的乘骑武士俑排在前面,其中有2位武士俑单独列在首位,后面跟着3乘3(或5乘3)的武士俑 。在武士俑后有1匹主骑,4匹从骑 。其后为4辆铜轺车,其中伞盖最大的一辆铜车上坐着的便是墓主人 。
仪仗队的最后面是3辆打车及一辆牛车 。而铜奔马应该在队伍的最前面 。具体如图中所示 。在38件铜马中,有8件上面刻有铭文,这就帮助我们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 。其中两则铭文为: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骑马一匹,牵马奴一人 。守左骑千人张掖长张君小车马,御奴一人 。这样也就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为一位将军,将军爱马,情有可原 。
但这是其一 。铜奔马之所以出现在武威的墓葬中,还有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即取决于两汉时武威在大汉王朝中所扮演的角色 。汉代自汉景帝时起就非常重视养马,但当时的养马地主要在河套地区 。汉武帝时,河西走廊也纳入汉朝版图,而汉武帝好马,众所周知 。汉武帝还执着于“天马”,因为拥有良马能提高战斗力 。汉武帝为了能得到好马不惜发动对大宛国的战争,随着丝绸之路的打通,也有不少良马来到了大汉王朝,这其中也包含所谓的“天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