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三十六计精粹有什么用,《战神三十六计》暴走数据( 二 )


我很小的时候读过,多次被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义气感动 。春秋时,晋国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晋国灭掉虢国后,再经过虞国回国途中,顺手把虞国也灭掉了 。这就是“假途灭虢”和“顺手牵羊”之计 。汉末时,公孙瓒攻打韩馥的冀州,韩馥请袁绍进驻冀州,以为臂助,袁绍到了冀州后,在各要害部门安插自己的手下,架空了韩馥,逼得韩馥不得不弃城而逃 。
袁绍用的就是“反客为主”之计 。现实生活中我用过“隔岸观火”、“混水摸鱼”、“声东击西”、“走为上”计 。我所说的“隔岸观火”,并非见死不救,而是一种斗争策略 。比如我在某国某部门工作,多种势力并存,拉帮结派,互相敌对,互相倾轧,暗流涌动的情况在所多有 。这种情况保持中立,哪一边都不靠近,那最后势必被各方孤立,成了边缘人 。
但假如操之过急,一开始就在某一方冲锋陷阵,那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弄得自己伤痕累累,死得最快的往往是自己 。那么一动不如一静,不妨静观其变,待各方势力在激斗中消减,然后自己突出奇兵,一击而中 。“隔岸观火”往往与“混水摸鱼”联用 。把水弄混浊了,鱼儿会晕头转向,此时乘机捕捉,往往易于得手 。“隔岸观火”、“混水摸鱼”也常与“声东击西”联用 。
《三国演义》讲的36计谋略与战法!诸葛亮隆中对策、草船借箭,说明了什么?
《三国演义》是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一部军事韬略的通俗读物,其中包含着丰富的谋略思想和军事智谋,而古代的《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谋略,特别是古代兵法总结和概括出来的一些精华计策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和古典兵法,三者是相通的,都是讲述谋略和韬略 。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孔明为刘备制定的蜀国战略计划,属于战略策划的范畴,短短的一篇《隆中对》筹划好了蜀国的近期战略、中期战略和远期战略,阐明了蜀国的主要敌人和必须联合的盟友,说明了需要采取的策略,是很棒的一篇战略策划书 。
“草船借箭”虚构的成分很浓,但在小说中,非常形象地表现了诸葛亮通天文地理,善用谋略,非常睿智的军师形象,属于用智谋的方面 。这说明,《三国演义》可是当成谋略书来读,其中有非常丰富的谋略事例和谋略思想:第一,小说塑造了一系列很有谋略很有智慧的精彩人物,如诸葛亮、郭嘉、司马懿、庞统、徐庶、荀彧、荀攸、周瑜、陆逊等等,皆是大智谋之士,其智谋很值得探讨、学习;第二,小说创造了很多智谋故事和成语等,十分精彩,通俗易懂,传播广,意味深,很有智慧,影响深远,对于谋略文化的普及功不可没,值得赞赏 。
连猜拳都用上了“三国拳口诀”,如单刀赴会、二嫂过关、三请诸葛、四季春秋、五虎上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八卦阵图、九九连环、十指中原等 。第三,小说以战役、战例、外交和政治较量等来表现丰富的谋略思想,很值得研究、借鉴 。如果将《三国演义》与《孙子兵法》等兵书结合起来看,将会有更大的收获,谋略和韬略,在现代是可以用在市场竞争和商业管理上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