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阅读答案,郑板桥阅读答案急】
4,丰碑阅读答案一. 文章概述: 这篇课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行军途中的一件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赞扬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 。二. 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事情发生的环境 。“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里”,“红军战士穿着刚刚发下的旧棉衣”,“顶风冒雪前进” 。第2自然段:风雪中,人们发现一位老战士冻死在冰崖旁 。接着,具体细致地写了军长感情发生的变化 。以军长感情变化为线索,讲述了军需处长这个管理棉衣的人没有棉衣,被冻死的感人故事,歌颂了他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表达了对这位红军战士深深的崇敬之情 。第3自然段:写红军队伍在风雪中继续前进,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三. 分析讲解 1. 生字 (1)字音:本课生字较多,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抓住重点 。崖:要注意它的读音应为“yá”不读“ái” 。(2)字形: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这些字的字形 。碑:左边为石字旁,碑指石碑,所以为石字旁,右边是卑,表示读音,注意中间的一撇是从上面贯通下来的 。冻:左边是“冫”不是“氵”带有“冫”的字大都与寒冷有关,如“冷、冰、凉、寒”等 。漫:要注意与“慢”相区别,漫指到处都是,充满 。如:漫山遍野、黄沙漫天、弥漫,还可以指随便,不受约束 。如:漫谈、漫无限制等 。肌:要与“饥”相区别 。需:要与“须”相区别 。需,指需要、想要的东西 。如:需求 。还指需用的东西,如:军需 。须原来指胡须,如:须发、须眉、须子 。后来也指“须要”,是要注意的东西,如:必须努力、务须注意等 。(3)词语解释: 丰碑:高大的石碑,课文中比喻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伟大的形象 。晶莹:光亮而透明 。冰坨:坨,成块或成堆的 。冰坨,大冰块、大冰堆 。课文中比喻严寒中冰雪覆盖的云中山 。2. 理解课文 这个故事离同学们的生活实际较远,大家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前能先收集一些有关红军的资料,了解一些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 。课文以军长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从侧面描写了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篇课文 。(1)军长的变化 。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的主线——军长的情感变化,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首先让我们读读几个句子 。①军长听了一愣,疾步朝长长的队伍前面走去 。②他为什么没穿棉衣?为什么没有发给他棉衣?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猛然,他转过身向旁边的人喊:“把军需处长给我找来!” ③ “警卫员,立刻把军需处长叫来!” ④满脸怒气的军长突然冷静下来,他向前走了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润湿了他的眼睛 。这几个句子是描写军长感情变化的句子,知道了军长感情变化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来看看描写军需处长的句子 。(2)军需处长的外貌 。下面这段话是全文中重点的重点,让我们先来读读 。“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 。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他穿着一身破旧的单衣,布片像枯树叶一样贴在身上 。” 对于这段话我们可以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理解 。(3)体会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用了环境描写,如:狂风怒吼、大雪纷飞、风雪弥漫 。“风,更猛了!雪,更大了!”等词句 。突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与课文中军长神态、动作的变化以及军需处长的牺牲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到了衬托的作用 。(4)理解课题——丰碑 课文最后写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对这句话我们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对于当时的环境,冰雪本身是晶莹的,而联系军需处长的做法和军长及其他战士的表现(泪水润湿了他的眼睛),我们又可以感受到这里“晶莹的丰碑”指的是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军长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5,杨柳 阅读答案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 。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 。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 。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 。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 。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闲他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4分)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分)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 。(6分)答案18.不矛盾 。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 。(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 。(2分)19.“春的神意”与“和平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 。(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 。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2分)20.改用,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2分)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 。(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 。(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6,阅读 都江堰答案两个工程同样古老,具有浓厚的历史气息,但对现代的我们来讲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长城对我们来讲是遥远的历史,如今仅能用于遥望回味 。都江堰除了是历史古迹,至今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古到今,她以入世的态度润泽着成都平原,灌溉了天府之国,庇护和濡养着成都平原的儿女,造就了成都平原的繁荣 。同时她的作用也将一如既往的延续到未来 。如赵朴初先生所讲:长城久失用,徒留古迹在 。不如都江堰,万世资灌溉 。不知道 。这种比赛又极有规则,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的一下裁割为二,直蹿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 。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服战 。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尽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 。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千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1、描述对象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准确来说是描述都江堰的奔腾之水,都江堰的水精神 。2、第一段的作用是引出下文(铺垫作用);和后文作者对都江堰的实际感觉形成对比,突出都江堰水精神 。(奔腾、活跃、生命力旺盛等)3、起概括作用的是最后一句;该句写出了岷江水的水流湍急和声势浩大 。4、壮丽指水流“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驯顺指“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 。呵呵,通常做这种阅读题主要还是在文中找答案 。找到相关的句子加以概括,当然,要把握住主题;问某句话或某段话的作用时就从内容和手法上答 。1.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作用是□□□□□□□□□□(不超过10个字) 。2.第2段首先概述长城的伟大,原因是(请用原文回答)□□□□□□□□□□□□(不超过12个字) 。3.第3段中从哪三个方面对都江堰和长城作了比较? 4.第5段中作者指出都江堰的文明和长城的文明大不相同,这可以概括为 答:长城□□□□□□□□□□□□□□□,而都江堰□□□□□□□□□□□□□(各不超过15个字) 。【参考答案】 1.揭示主旨,总领全文 2.留下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3.修建时间;社会功用;文明特点 4.长城:突兀在外,讲究排场,缺乏活力;都江堰:浸润延伸,朴实真诚,充满活力 。(
推荐阅读
- 发纪答题怎么答,阅读理解怎么才能得高分
- 青年大学生第十一季第三期答案,第三集答案是什么
- 疯狂猜歌7个字歌名答案,六字歌名 第三个字是g
- 英语六级真题答案,2016英语六级考试复习用的什么资料
- 2021全国乙卷数学答案,数学解答
- 高考数学答案2020,高考模拟试题数学最后一题选择题一般是什么题型
- 2017英语四级答案,英语4级 来 在线等 满意立即选为满意答案哦
- 英语四级阅读,我看不懂四级阅读啊
- 2017年6月六级答案,17年英语六级考试时间苏州
- 历史选择题及答案,初一上册历史选择题40道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定要含答案是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