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并购重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原因是什么?类型有哪些?( 二 )


(2)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理论最早由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后由澳利费·威廉姆森进行了系统阐述 。所谓交易费用是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主要由搜索成本、谈判成本、签约成本与监督成本构成 。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存在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通过运用收购、兼并、重组等资本运营方式,可以将市场交易转为企业的内部交易,把交易成本内部化,减少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和市场失灵带来的风险,从而节省企业的交易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和股东财富,使企业价值得以提高 。交易费用观对于解释企业间的纵向并购行为有较强地说服力 。
(3)协同效应理论
20世纪60年代H.伊戈尔·安索夫将协同的理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此后该理论一直是西方大型企业在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策划并购活动时所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 。协同效应是指企业间进行并购重组后竞争力增强,导致净现金流量超过两家公司预期现金流量之和,或企业总体业绩比两个企业单独存在时的预期业绩高的现象 。简而言之,就是“1 1>2”的效应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协同效应 。
(4)委托代理理论
国内外学者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以下两个角度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行为做了较有力的解释:一种以Fama和Jensen的研究为代表,他们认为并购是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外部机制 。当目标公司代理人产生代理问题时,可以通过证券市场的股票收购获得控制权以及由此产生的接管,改选现任经理和董事会成员,以减少代理问题的产生 。另一种则是基于穆勒(Mueller)1969年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表明管理者的报酬是公司规模的正向相关函数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公司管理层与公司股东两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与股东关心企业利润相比,管理者更关心自身的权利、收入、社会声望和职位的稳定性 。因此管理层有动机通过并购使公司规模扩大,借此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和提高职位的保障程度,而忽视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 。
(5)市场势力理论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导致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两权的分离以及个人的利益最大化欲望,导致管理者不一定按照委托人的要求工作,不能实现所有者的目标,解决代理问题,可以通过权力职能的控制、报酬制度、经理市场监督、股票市场制衡等途径来实现,当以上途径都不能使代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控制时,并购将会成为解决此问题的最后手段 。并购将会实现对高管及董事会的改选,从而使原有的代理问题将得以消除 。
经理主义则认为,恰恰是代理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并购事件的发生 。经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而非所有者,其报酬收益往往与整个企业股东财富无关,而与一些企业的特定指标相关,其中公司规模就是一项至关重要的考核指标,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收益报酬,管理者希望可以通过加大公司规模来提高自身管理业绩,自然也就对并购充满热情,乐意使用这个快速的方法实现增大企业规模的目标 。
(6)价值低估理论
价值低估理论认为由于受到管理层的经营能力、信息不对称、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制约,目标企业的市场价值很可能被低估,当一家企业对目标企业的估价高于市场对该目标企业的估价时,并购行为就会发生 。通常采用托宾比率(又称 Q比率,即股票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之比)来衡量目标企业价值是否被低估 。当 Q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