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长城文学网素心若雪精品散文 精品散文网( 二 )


举头遥望,远远的云雾缈渺的竹山,竹林若隐若现 。忽然感觉这一幕是如此的熟悉!
哦,是的,在梦里,在回忆里,这如画的乡景曾无数次地飘进远方游子的梦里,枕出一缕缕无尽的乡愁 。云的下面,竹的林里,有我的故居,有我童年幸福而快乐的足印 。
怔怔地望着竹山,我的心却已飘到了竹山,似乎瞧见了山脚下竹林中掩着的农家小院,瞧见了我时常走过的悬于峡谷间的浮索桥……
“爸爸,我想去竹山 。”
爸爸低着头干活说:“竹山都没得人烟了,去干啥子?”
“爸爸,我想去看看咱们家的老房子,很想去 。”
爸爸抬起头看着我说:“好嘛,明天我同你一起去,今天有点晚喽 。”
“嗯嗯”,我开心地点着头 。爸爸是最懂我的人了 。
爸爸又说,“和你妈妈准备好明天的干粮,我们明天一早就出发登竹山” 。太好了,爸爸您真好!“呵呵,你这细妹仔,我晓得你 。”
次日一大早,我背起妈妈为我和爸爸准备好的干粮同爸爸一起沿着竹山石阶路向深山丛中走去 。竹山依山傍水,竹连山,山连竹,一路满目苍翠 。
我们顺着梅溪河道逆流而上,河道渐窄渐陡,“哗啦啦”的水声自远而近,渐行渐响 。梅溪河浅湾处水清澈见底,
十几年不曾来过了,她依然是这样温柔清洌 。因为上游的三峡水库蓄水,好像河水清浅了许多,河床边的彩色石头暴露在暖融融的阳光下 。
梅溪河是奉节城东的一条河流,古称瀼水渡 。奉节以北的莲花峰上,有座“三贤祠”,该祠供祀周敦颐,王十朋、宋濂 。因周号濂溪,王号梅溪,宋号潜溪,故又称之三溪祠 。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故将这条河称梅溪河 。
河两岸山体嵯峨,绝岭峭壁,崖高水低,形成钳夹之势,绵延数十里,山脉首尾相连 。站在山顶眺望:它既像一条舞动的银蛇,又像一条迎风飘动的白练 。一岸山乡,一岸水镇,一岸古朴优雅,一岸欣荣繁华 。
进山的石径似乎很少有人走动了,石阶两侧和缝隙间已是杂草丛生,我们一路寻来,终于到了我梦中无数次在上面嬉戏玩耍的浮索桥 。真想再次踏上摇曳的铁索吊桥,这条见证我摇摇晃晃长大的浮索桥 。爸爸说:“这个吊桥已经不能走人了,你看——”爸爸手指着桥柱旁,我这才看到杂草丛中立的警示牌“危险!年久失修,过往行人不得通过!”桥身还在,铁索接锚仍然牢固在两岸的山体中 。
但是,桥板已经残缺不全 。我走到跟前抚摸桥柱,思绪如那一溪奔跑的水波……河上的浮桥,连接着两岸多少故事 。桥两岸的人们都是靠这座浮索桥往来 。
从前村里的人,孩子上学,卖农副产品,赶集,去镇上买日用品,求医问药都要经过这浮桥,它是通往山外的必经之路 。
因此,古浮桥便成了两岸人们的依靠 。祖祖辈辈,岁月悠悠多少个晨送暮归的桥头眺望,将每一个期盼与等待寄在这浮桥上 。儿时的记忆永远定格在山青水秀的梅溪河畔 。
从竹山蜿蜒而下的梅溪河,涓涓流淌着一座古镇的沧桑故事 。
文峰镇与梅溪河比邻而居,如今,梅溪河也瘦了,河面上的浮桥便是这渡口烟火的点缀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子过得简单却宁静 。时光就像流淌的河水,汩汨涌出,又瞬间消逝 。如今走近你,就如同走近一段埋藏的时光 。摆渡人的船歌声虽已远去,但梅溪河的沧桑变迁,成为了解文峰镇不可越过的浓重一笔 。
爸爸说:“再往上走一段就有新建的梅溪河大桥 。”
我们沿着水的声音,溯流而上,略感湿漉漉的淡淡咸风拂面 。远远望去就看到一家家破旧的老竹篱屋,我迫不及待地穿桥而过,向着我家的旧居,那个落满木瓜的小院奔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