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的鸿蒙,能拯救华为手机吗。( 二 )


万物的鸿蒙,能拯救华为手机吗。


分布式技术的特点,有利于 IoT 的生态协同 。现有的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只针对某一硬件,无法满足 IoT 时代不同移动终端的需求,导致不同的硬件终端之间无法形成共通的生态体系 。鸿蒙的内核子系统是包括 Linux 宏内核、LiteOS 内核、鸿蒙微内核等多个内核混合的设计:Linux 宏内核使得鸿蒙系统能够快速兼容安卓应用,LiteOS 内核则是专门针对 IoT 设备研发的轻量级、低功耗内核,鸿蒙微内核则是鸿蒙系统未来将主要采用的自研核心 。如此一来,鸿蒙操作系统便可以针对不同的终端选用合适的内核,以便更好地实现兼容 。
除了在内核上的设计外,为了适应不同的硬件,鸿蒙 OS 还将每一层内部都进行解耦,形成不同的模块 。据去年 12 月华为公布的消息,鸿蒙 OS 把操作系统用到的功能分拆成了 15000 多个可组合的模块,并根据不同的硬件配置和所需要的能力进行组合配置,以确保无论设备内存大小、是否支持蓝牙或 WiFI 联网等都可顺利使用 。
其次,鸿蒙 OS 的分布式软总线帮助用户无需另行设置即可按需调用各种功能,使硬件终端之间形成相互协同 。利用鸿蒙的分布式软总线,终端设备可被虚拟化成摄像模组、显示模组、外放模组,并成为有机整体 。就如同王成录介绍的那样,鸿蒙操作系统有统一的控制中心,多设备之间可以组成「超级终端」,在控制中心里用户可以根据不同场景的变换实时选择最合适的设备播放 。鸿蒙 OS 通过在底层系统上实现硬件模组的融合,上层 App 的业务逻辑几乎不用修改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多设备之间的流转 。
在未来,用户只需拿华为手机碰一碰搭载了鸿蒙系统的豆浆机,就能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操控,选择打豆浆、打米糊、煮咖啡或者打果汁的功能;还可根据个人体质健康数据定制个性化饮食方案等等 。
此外,鸿蒙系统下的分布式编程框架将给用户提供原子化的服务,这种服务外在表现为卡片的形式,即用户可以通过上滑 App 标识将应用卡片固定在手机桌面上,各类终端联通后也可以通过分享卡片的形式实现快速共享 。王成录强调,原子化服务卡片将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统一语言,让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更直接、也更直观 。
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国产操作系统的身份还是万物互联的概念听起来都十分的令人澎湃,但鸿蒙的未来依旧任重而道远 。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一旦某一操作系统在某个产品终端上的市场格局确定,后来者几乎无法居上 。
如今在手机市场上 Android 和 iOS 两家独大,前者占据了全球 68.63% 的市场,后者占据了 30.99% 的份额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代码的实现与开源只是最基础的,想要最终存活下来并占有一席之地,建立生态是最重要的 。
鸿蒙当然也希望培养起自己的应用生态,但这意味着它要挑战现有的 Android 和 iOS 的整个行业生态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 Android 的开发者数量达到 2000 万,iOS 开发者数量达到 2400 万,鸿蒙与之相比差距无疑是巨大的 。再加上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不断加剧,其海外市场难以更进一步,鸿蒙想要新的生态巨头并非易事 。16%,这是杨海松定下的目标,超过即代表成功 。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搭载鸿蒙的设备数量起码要达到 3 亿,其中自有设备占 2 亿,生态合作伙伴的设备数量为 1 亿 。
【万物的鸿蒙,能拯救华为手机吗。】前路漫漫,鸿蒙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值得期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