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的故事 管仲简介资料( 三 )


起死回生
晋献公十五年(前662年),鲁国发生内乱,鲁闵公被庆父杀死,鲁僖公即位,庆父畏罪自杀 。这正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典故所在 。僖公为了巩固君主地位,与齐国会盟于落姑,有齐国的保护,鲁国得以安定下来 。他的霸业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扩大 。至此,齐桓公德名远播于各诸侯国,威望散布天下 。
管仲还辅佐齐桓公领导同盟国共同打击夷狄 。管仲认为,齐国如果能够制伏北方夷狄,就消除了中原大患,齐国的威望将在诸侯中得到极大提高 。位于东周最北方的燕国,经常受戎、狄的侵扰 。于是,在燕军的密切配合下,齐桓公亲率大军北征,将山戎打败 。山戎的残兵败将向东北方向逃窜,齐桓公率军穷追不舍,将山戎的同盟国令支和孤竹击败之后才回师燕国 。齐军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齐桓公的号召力,使得渤海沿岸一些部族小国纷纷归顺了齐国 。
将山戎打败之后,齐桓公便听取管仲的意见再次领导同盟国打击北狄 。北狄人灭了卫国,还杀了卫懿公,拆掉了卫国的城墙,到处烧杀抢掠 。由于北狄人的洗劫,卫国国都只剩下730人,加上从别处逃来的,也只有5000多人 。卫国国都四处废墟一片,齐桓公率兵赶往卫国, 狄人纷纷溃退 。第二年,为了帮助卫国重建家园,齐桓公牵头联合宋、曹两国帮助卫国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建立新城作为国都 。齐桓公大义救卫,慷慨扶助,他在中原诸侯国中的威望更高了 。
兴师伐楚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恒公平定了北方 。北方初步稳定之后,管仲的目光向南方转移 。春秋之前,南方一直是蛮夷之地,但经过当地土著居民多年的开发逐步形成统一的国家,势力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672年,楚成王熊珲即位后,先后灭掉了息、申、邓等国,意欲北上称雄 。郑国畏惧楚国强大,准备依附楚国 。
楚国的北进,使中原各诸侯国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而且使曾经依附齐国的中原各国开始倒向楚国,动摇了齐国的盟主国地位 。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勢、,管仲辅助齐公一面设法将楚国的同盟国加以分化,一面加强中原诸候的联盟 。公元前656年春,齐植公率领齐国及宋、卫等八国军队讨伐新近倒向楚国的蔡国,蔡军溃败,诸侯军队南下伐楚 。
楚成王害怕中原诸候联军的浩大声势,便派遺使者质问齐桓公:“楚国与齐国相隔遥远,与您没有任何瓜葛,不知道您率军来此有何目的?”管仲说“我受命辅佐周王室,楚国对周王室没有丝毫贡物,对周王室如此无礼,因此来向楚国问罪 。”齐恒公率诸侯联军进军到陉(陉山,楚的北塞,今河南漯河市东),楚国的军队也驻扎于此,双方军队在此处于相持状态 。过了很久,诸侯联军始终没有退却的迹象,楚成王只好派大夫屈完到联军那里请求停战和谈 。管仲知道很难使楚国屈服,便在召陵与屈完签订盟约修好,然后双方都退兵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召陵之盟” 。
在齐恒公称霸天下的40年当中,“召陵之盟”标志着齐桓公霸业的鼎盛 。类似这种会合诸侯进行了许多次,历史上称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这些都是管仲辅政的功劳 。
功高盖世
管仲义戴天下,为齐国的国富民强费尽了心血 。在临终之时,他还屡屡劝阻齐桓公要亲贤远佞,可谓忠贞不二 。管仲死后,齐桓公因信任易牙、竖刁等小人,导致政治日益腐败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死,易牙、竖刁发动政变,杀掉了新君及手下的一批大臣,将他们喜欢的公子无诡立为国君 。桓公儿子们都不服,为争位而发生了内乱 。随着管仲、桓公的死去,齐国霸业就结束了 。
管仲由鲍叔牙推荐,在齐国执政后,备受齐桓公器重,将其尊为“仲父” 。管仲在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使齐国的国力强盛 。他还帮助齐桓公以“尊王夷”为号召,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位有名的霸主 。管仲与鲍叔牙相知相交,是历史上为友的典范 。管仲为齐相,齐桓公以国事相托,又是君相共济的楷模 。历代史家对管仲的评价都非常高,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贤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