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二 )


设置完笔刷后,为了更清晰地看到背景擦除前后的变化,可以填充一个黑色的图层放在“图层0”下作为衬底(图1.71)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图1.71
将笔刷移到文档中,与其他绘画工具不同的是,笔刷的中心有一个十字光标,该点就是取样点 。随着光标的移动,笔刷范围内的像素颜色不断与取样点的颜色相比较,根据容差的不同,越是与取样点差别大的颜色保留越多,那些差别小的颜色则不同程度地被擦除(图1.72) 。
使用“连续”取样方式擦除背景有一个诀窍:绝不能一直按住鼠标左键移动并划过胡须,这个过程的刹那间胡须会被作为取样点而导致胡须被删除 。正确的做法是不时使用单击鼠标的方式并注意跳过胡须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图1.72
隐藏“图层1”后可以看到擦除背景后露出的透明区域(图1.73)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图1.73
对于擦除背景(通俗的叫法为“抠图”)来说,“背景橡皮擦工具”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工具 。它有时比Adobe 提供的另一个庞大的去背景工具—“抽出”滤
镜要简单易用得多 。
然而,“背景橡皮擦工具”毕竟只是一个专用工具,图像处理的任务并不仅仅是抠图 。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将猫咪与背景分离,而需要达到改变背景但不触及胡须的目的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对Photoshop 做更深入的理解 。
黑白中间一座桥—“色彩范围”命令
在Photoshop 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选择命令,可以引领用户跨越选择黑与白的巨大鸿沟,进入到选择的崭新天地 。这个命令就是位于“选择”菜单下的“色彩范围”命令 。
粗看起来,这个命令和魔棒工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有一个“容差”的选项,同样是以取样点颜色值为基准决定取舍的 。但是,与魔棒工具不同的是,这个命令首次把Photoshop 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灰色—引入了选择 。在黑与白之间,存在着均匀过渡的一系列灰色,这些灰色表示着选择的多少(图1.74)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图1.74
“色彩范围”对话框提供的预览窗口通常不足以使用户看清选择的细节,所以最好把“选区预览”设置为“灰度”,这样用户可以在图像大小的范围内观察是否选择到了合适的区域 。在本图中,吸管单击部位的像素值配合“颜色容差”滑块的调整将胡须和背景分离开来 。
确定之后,对话框中确立的选择范围以蚁行线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 。我们似乎又见到了使用魔棒工具后出现的蚁行线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蚁行线指示的只是超过50% 选择(就是对话框中见到的50% 灰度以下的区域)的边界线(图1.75)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图1.75
此时的蚁行线已经不具备任何指示意义了 。
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用户头脑中还是顽固地保留着蚁行线,它开始变成束缚选择思维转变的绊马索 。
这也是选择吗?怎么和原始图像如此相似呢?很多读者看惯了那种剪影似的选择,对于这种夹杂了灰色的选择自然不太适应 。不过,这的确是一种选择 。作为选区载入后,黑色是被保护的区域,白色是可以操作像素的区域 。那么多出来的灰色呢?是可以部分操作的区域,反过来说,是部分被保护的区域(图1.76) 。
我来分享photoshop利用通道为猫咪画面选出主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