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冷战历史简介美苏冷战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二 )


1946年温斯顿·丘吉尔访问美国,在这次访问中他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拉下” 。“铁幕演说”被认为是冷战的开始的标准 。
针对美国的政策,斯大林采取了相应对策 。其基本指导思想:巩固雅尔塔体制成果,加固东欧阵地;在理论上明确“两个阵营和两个平行市场”概念;立足于准备一场新的战争的到来 。基于这些考虑,斯大林确立了他的积极防御方针 。

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加强国家防御能力 。优先和高速发展重工业,突出国防工业建设,迅速加强国防力量 。整顿和改组军队,全面提高武装力量素质 。苏联在战后组织大规模复原,更新武器装备,改组作战指挥系统,使整个军队装备和素质大大提高 。实施战略纵深防御,在苏联国土周围建立“安全防御带” 。

美苏冷战历史简介美苏冷战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二战后苏联不仅在东欧地区建立“安全带”,并在远东也得到了一些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苏奉行“一边倒”政策,更加强了它东部的纵深防御,为了恢复东欧国家的经济和监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也制订了与马歇尔计划相似的莫洛托夫计划来援助东欧经济 。
从50年代到60年代,美、苏关系仍处在冷战的发展时期,但是双方的政策已有了相当大的变化 。这一时期美苏争霸的特点是双方既有缓和又有争夺,优势在美国 。由于美苏力量对比的消长,赫鲁晓夫谋求苏美合作,与美国平起平坐,开始以缓和姿态处理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关系
德国分裂
1948年2—6月,美、英、法、荷、比、卢六国举行会议,决定建立西德政府 。不久,美、英、法占领当局于1948年6月18日宣布在西占区实行“币制改革”,发行所谓“B”记马克,在西占区流通 。这是正式分治德国的第一个重大实际步骤 。
苏联随即全面封锁西占区与柏林西管区之间的水陆交通,并宣布在东占区和大柏林区发行新货币,由此形成战后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柏林封锁,这一危机使大柏林分为为东西柏林(各有自己的行政系统) 。
柏林危机结束后,美国加快了分裂德国的步伐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48年9月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成立 。同时,苏占区也积极筹建东德国家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至此,德国正式分为两个国家 。不久,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民主德国加入华沙条约组织,东西欧之间的分裂也于此最后完成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它在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一页
苏联谋求霸权
美国从1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便开始调整对苏政策:首先,对东欧由原来的“遏制政策”改为“解放政策”,用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特别是“和平演变”的办法把东欧从苏联的控制中解脱出来;其次,艾森豪威尔鉴于英国在苏伊士运河事件中的失败、苏联插手这个地区填补“真空”,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同苏联争夺第三世界;第三,军事上用“大规模报复战略”取代“军事遏制战略”,奉行“战争边缘”政策,在东亚签订一系列军事条约,并于1954年7月直接投入对印度支那的军事干涉 。
美苏冷战历史简介美苏冷战的结果和历史影响


苏联从50年代后期赫鲁晓夫掌权开始,改变了斯大林时期的对美积极防御方针,开始推行同美国争夺霸权的政策 。1956年苏共召开20大,赫鲁晓夫提出了同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在第三世界进行“和平渗透”的“三和”政策 。其目标是缓和冷战开始以来僵硬的美苏关系,希望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同时加紧扩大在第三世界的影响,与美国争夺战略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