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文章插图
猪圆环病毒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 。病毒粒子直径14-17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 。PCV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无血凝活性 。现已知PCV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 。PCV1为非致病性的病毒 。PCV2为致病性的病毒 。猪对PCV2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感染猪可自鼻液、粪便等废物中排出病毒,经口腔、呼吸道途径感染不同年龄的猪 。
猪圆环病毒病的临床症状
1、PMWS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PMWS所必需的临床依据,其他症状有厌食、精神沉郁、行动迟缓、皮肤苍白、被毛蓬乱、呼吸困难,咳嗽为特征的呼吸障碍 。较少发现的症状为腹泻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 。发病率一般很低而病死率都很高 。体表浅淋巴结肿大,肿胀的淋巴结有时可被触摸到,特别是腹股沟浅淋巴结 。贫血和可视黏膜黄疸 。在一头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临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见到所有的症状 。胃溃疡、嗜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PCV2是亚临床感染 。一般临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者完全是由继发感染所引起的 。在通风不良、过分拥挤、空气污浊、混养以及感染其他病原等因素时,病情明显加重,一般病死率为10%~30% 。
2、先天性颤抖的症状:颤抖由轻微到严重不等,一窝猪中感染的数目也变化较大 。严重颤抖的病仔猪常在出生后1周内因不能吮乳而饥饿致死 。耐过1周的乳猪能存活,3周龄时康复 。颤抖是两侧性的,乳猪躺卧或睡眠时颤抖停止 。外部刺激如突然声响或寒冷等能引发或增强颤抖 。有些猪一直不能完全康复,整个生长期和育肥期继续颤抖 。发病窝猪常为新引入的年轻种猪所生,这表明这些血清学阴性种猪在怀孕的关键期接触了PCV 。
3、常见的混合感染:PCV感染可引起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机体更易感染其他病原,这也是圆环病毒与猪的许多疾病混合感染有关的原因 。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有PRRSV、PRV(伪狂犬病毒)、PPV(细小病毒)、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PEDV(流行性腹泻病毒)、SⅣ(猪流感病毒),有的呈二重感染或三重感染,其病猪的病死率也将大大提高,有的可达25%~40% 。
猪圆环病毒病的防御机制
猪圆环病毒病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加上患猪生产性能下降和高死亡率,使本病显得尤为重要 。而且因为PCV2的持续感染,使本病在经济上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抗生素的应用和良好的管理有助于解决并发感染的问题 。
1、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实行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和混群制度、减少环境应激因素、控制并发感染、保证猪群具有稳定的免疫状态、加强猪场内部和外部的生物安全措施、购猪时保证猪来自清洁的猪场是预防控制本病、降低经济损失的有效措施 。专利消毒剂Virkon S在1∶250稀释消毒时能有效的杀灭圆环病毒,因此可将其应用于每批猪之间的终端消毒 。
2、做好猪主要传染病的免疫工作
PCV2与其相关猪病的发生还需要另外的条件或共同因素才得诱发临床症状 。世界各国控制本病的经验是对共同感染源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所以做好猪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气喘病和蓝耳病等疫苗的免疫接种,确保胎儿和吮乳期仔猪的安全是关键 。因此根据不同的可能病原和不同的疫苗对母猪实施合理的免疫程序至关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