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初三作文( 二 )


重阳日 , 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 , 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 , 节日举办菊花大会 , 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 从三国魏晋以来 , 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 在汉族古俗中 , 菊花象征长寿 。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 , 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 茱萸入药 , 可制酒养身祛病 。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 , 到了唐代 , 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 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
在民俗观念中 , 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 , 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
九九重阳节初三作文篇3:
重阳节已经过去了 , 但与此有关的一条新闻却仍发人深省 。 重阳当日 , 解放日报采访人员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 。 结果显示 , 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 , 有的知道重阳节 , 但不晓得重阳节与尊长敬老之间的关系 。
重阳节在当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 , 反映了传统文化对年轻一代影响的日渐式微 。 年轻人可以用学习压力大、工作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这种忘却 , 但无法回避的另一个事实是 , 在传统节日被淡忘的同时 , 西方节日却在不少年轻人中风光无限 。 如今许多年轻人热衷于西方的情人节 , 却对中国传统“七夕”节不屑一顾 , 就是一例 。
事实上大多数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积淀形式 , 是传统伦理观、价值观的特定反映形态 。 然而我们不少年轻人却不知道为什么要在重阳节登高、赏菊 , 更无法体会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伦理内涵 。 在此次调查中 , 90%的年轻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 , 但从未想到在重阳节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 。 这种对重阳节“有名无实”的认识 , 反映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在不少年轻人观念中的某种弱化 。
当然这种弱化需要辩证地看待 。 对于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 , 这种弱化无疑有益 。 但是对于那些类似“老吾老 , 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 以及人之幼”、“贫而无谄 , 富而无骄”之类优秀的东西 , 这种弱化就不应该了 。 因为 , 恰恰是孕育于后者之中的伦理规范与价值观念 , 成为构筑现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
在重阳节被一些年轻人逐渐淡忘的背后 , 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脆弱 , 好在这种淡漠已经引起社会的注意 。 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学把诵读四书五经的部分内容列入课程表 。 在全国估计已有100万孩子开始把诵读古诗文作为日常学习的必修课 。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们背了多少古诗 , 而是让他们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 并在这种优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为“知书达理、尚礼重义”的栋梁之才 。
九九重阳节初三作文篇4: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在这秋高气爽 , 菊花怒放的季节迎来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 , 也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节 。 在这一天是让老人们登高休闲更是为了让人们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师 , 学校在这一天给她祝寿 , 不仅安排了精彩的节目和庆祝礼仪 , 还送给她一个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 , 奶奶请全体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顿团圆饭 , 也顺带着过重阳节 。 18:00左右 , 二伯、二伯母 , 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齐了 , 晚餐开始了 , 奶奶烧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 , 有红烧鸡肉 , 糖醋昌鱼 , 阳澄湖大闸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 , 看得我眼花缭乱 , 口水直流 , 忍不住不客气的先吃起来了 。 大家边品尝美味的菜肴 , 边谈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经 , 说说笑笑 , 有多么的亲热又是那么的和谐啊!接着我们举起酒杯 , 为奶奶庆祝生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