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安星灵架构量产发布 全球首创风云三号红外遥感+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 二 )


为此 , 埃安投入打造了ADiGO PILOT数据闭环平台 , 对千万张场景图片进行感知训练及仿真验证 , 并结合超百万公里的实车验证 , 不断循环迭代 , 通过全栈自研的算法 , 修正硬件造成的感知场景偏差 , 才能将最强的多融合感知系统发挥到极致 。
能够实现如此强大的软件算法实力提升 , 离不开专业的软件团队 。埃安构建了一只以陈学文、江建山等十余位领军人才为首的ICV全栈自研团队 , 其中上下游软件开发人员超2000人 , 占研发团队超过50%;拥有阿里、华为、百度等互联网10年以上从业经历近10% 。

此外 , 埃安在坚持科技自研的同时 , 也积极与行业开放合作 , 博采众长 。比如与科大讯飞合资成立了星河智联公司 , 专注智能座舱开发;与中芯、粤芯、地平线、禾多等半导体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近期 , 在埃安的A轮融资中 , 就出现了被全行业抢投的现象 。逆势超募单轮融资约183亿(超募33亿)、投后估值超千亿 , 成为市场“一枝独秀”的存在 。其中就包括了电池供应链、半导体、车路协同、能源生态、资产投行等上下游协同企业 。

除产业链合作外 , 埃安不断向上探索 , 联合汇集中国各领域尖端科技的中国航天成立了昊铂科研实验室 , 基于新型电池开发、空气动力学设计、电机驱动技术、AI控制技术、新型材料研发、卫星遥感技术等领域共同研究开发 , 而这些技术在未来 , 也都将运用于埃安的Hyper系列车型上 。


率先实现底层技术突破 , 性能和智能全面领先特斯拉
燃油车时代 , 中国的汽车技术一直受制于欧美 。30年前 ,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已致信国务院 , 建议“跳过燃油车 , 直接进入新能源时代” 。2000年 , 时任德国车企生产部技术经理的万钢(后担任中国科技部部长) , 也向国务院上书提出了开发洁净能源汽车的建议 。在这份文件中 , 他分析了中外在内燃机上的技术差距 , 短时间内赶超国外厂商 , 基本上不现实 , 中国汽车业想要崛起 , 必须进行“变道超车” 。
【埃安星灵架构量产发布 全球首创风云三号红外遥感 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前辈们尚未完成的理想 , 在智能新能源时代 ,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风起云涌 , 陆续涌现出了能在世界舞台上和全球强企掰手腕的品牌 。其中的关键 , 在于从底层技术上加速突破 , 实现科技引领 。
在决定一辆车“体魄”的平台技术上 , 埃安通过全新一代高端纯电专属平台AEP 3.0 , 在性能上实现了领先行业一代半 。
这里面 , 通过全球最快超跑级电驱技术 , AEP 3.0平台能够做到后驱4.9S、四驱1.9S的零百加速 , 无论后驱还是四驱 , 都是全球最快 。与此同时 , AEP 3.0平台还采用了全球最强的赛道级后驱驾控 。它在借鉴超跑低重心、轻量化车身结构的基础上 , 通过独有的AICS智能底盘系统 , 实现了多系统动态匹配控制 , 在转向半径、转向精度和灵敏度、过弯侧倾侧滑 , 以及百公里制动距离上 , 均优于特斯拉等欧美品牌 。
作为智能纯电车的“灵魂” , 电子电气架构在技术基础层面影响着汽车的智能化程度 。区隔于过去的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 , 星灵架构采用了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的集中式布局 , 带来算力、传输效率、线束及控制器减少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 实现硬件即插即用 , 软件常用常新 。同时 , 通过全球最强的多融合智驾感知系统及航天级星基融合定位技术 , 为用户带来全天候安全智驾 。
正是AEP 3.0带来的赛道级超感驾驭以及星灵架构实现的全天候安全智驾 , 真正能为用户带来更极致、更高价值的体验 。而这种底层技术上的跨代突破 , 也为行业指出了一条全新一代智能纯电车的方向 。可以说 , 在平台和架构上 , 我们已经实现了反卡欧美脖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