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二 )


《示儿》是陆游一生爱国的总结
公元1209年秋 , 陆游为国忧愤成疾 , 入冬后病情日重 , 遂卧床不起 。临终之际 , 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 家祭无忘告乃翁 。至死念念不忘"北未定" , 九泉之下也记挂“告乃翁”
《示儿》是陆游一生爱国爱民的最好写照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陆游的爱国心就犹如这一枝蜡炬 , 熊熊燃烧 , 至死不熄 。《示儿》让我们看到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 一个令人尊敬的灵魂 , 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 读起来无法不令人动容 , 潸然泪下 。

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问题问得好!《示儿》是陆游临终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 。陆游的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篇 , 保留下来的就有九千三百多首 , 可以说是一个高产诗人了 。那么 , 陆游的最后这首《示儿》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 这还得从陆游的生平说起 。
陆游 , 字务观 , 号放翁 , 今浙江绍兴人 , 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出生的年代 , 正好是金兵大举入侵中原的时候 , 所以后来陆游的诗词 , 大多是抒写了民族的深重危难和自已的悲愤情怀 。陆游从小受到爱国思想的教育 , 所以二十岁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 , 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三十岁时参加礼部考式 , 名列第一 , 却因为在文中说了“恢复中原”的话而被奏桧除名 。但这并没有使陆游就此消沉 , 也没有动摇他主张抗战的意志和决心 。回家后 , 他仍努力功读兵书 , 刻苦练武 , 时刻准备为国家贡献自已的力量 。
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公元1162年 , 继位后的宋孝宗起用主战派张俊 , 准备北伐 。为此 , 陆游积极支持 , 并提出了一些政治改革的主张 。可是后来 , 北伐失败 , 宋孝宗对抗战产生了动摇 , 于是朝中主和投降派重新抬头 , 张俊遭到罢免 , 陆游也因为支持张俊而丢官还乡 。直到八年后 , 陆游才被任为四川奉节通判 , 后来改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军务办理 。在此其间 , 陆游向王炎提出了收复中原以关中作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 但是由于朝中主和派的阻挠 , 最后王炎被召回京 , 陆游的战略方针也成了空谈 。不久 , 陆游被调到成都安抚司任参议 。
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成都安抚司镇守使范成大与陆游早有诗文交往 , 友谊深厚 , 所以从不以陆游为下属看待 , 因而使陆游遭到了同僚的嫉妒 , 加上陆游因主张抗战报国的壮志不得伸展 , 所以便常常借酒浇愁 , 因此又被诬为“不拘礼法 , 持酒颓放”从而被罢免了官职 。
陆游的《示儿》诗为什么那么感动人呢


尽管如此 , 陆游仍是没有改变他坚决反对妥协投降的政治态度 , 即是被罢官回乡闲居 , 始终对收复中原怀着满腔的期盼 。“死前恨不见中原” , 诗人陆游即使到了晚年 , 仍是抱着忧国忧民的情怀 , 抱恨自已将死都没有看到对中原的收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