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
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大功告成之后国君的品德就开始衰微了 。国君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力量有余,现在守卫天下却力量不足,这是为什么呢?
通常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成功,就放纵自己的性情来傲视别人 。竭尽诚心,虽然一在北方,一在南方,也能结成一家,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成为陌路之人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 。
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谨慎的 。疾驰的马车却用腐烂的绳索驾驭,怎么可以疏忽大意呢?
做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一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要想到用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定,想到帝位高高在上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约束,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 。
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 。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弘扬这九种美德,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
文臣武将争先恐后前来效力,国君和大臣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的快乐,可以颐养得像赤松子与王子乔那样长寿,皇上弹着琴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用再说什么,天下人就已经都有教化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明亮的耳、眼,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理呢!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全篇以“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为中心展开论述 。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为君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结论 。然后提醒太宗,守成之君易失人心 。因在“殷忧”时易“竭诚以待下”;而在“得志”时则会“纵情以傲物”,便有“覆舟”之危 。
由此提出“积德义”必须“十思” 。着重规劝太宗对于物质享受要适度,在自身修养上要“谦冲”,在用人上要“虚心纳下”,在行施法制上要不计个人恩怨 。结尾归结出治国方法的关键在于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达到“垂拱而治”的理想境界 。
作者的这些主张,为唐太宗所采纳,有助于成就唐王朝的“贞观之治” 。全篇以“思”字作为贯穿行文线索,脉络分明,条理清晰 。文中多用比喻,把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并采用排比、对仗,句式工整,气理充畅 。
《谏太宗十思疏》创作背景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 。
推荐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及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 唐太宗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 谏言与箴言的区别 谏言与箴言有哪些不同
- 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什么
- 纳谏小故事
- 笺言和箴言意思
- 史记汲黯全文及翻译 汲黯直言进谏原文翻译
- 欧洲神话人物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