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养殖前景好技术准备不可少

繁育特点
发情 孔雀22月龄达到性成熟,野生状态下,2月中旬开始繁殖;人工饲养条件下,3月初进入繁殖期 。雄孔雀多在日出前及日落后发情,求偶时雄孔雀追随雌孔雀,频频开屏,并围绕雌孔雀转圈,当雌孔雀呈顺从姿态时,雄孔雀跳到雌孔雀背上,用嘴啄住雌孔雀颈部羽毛进行交配,交配时间仅持续5~10秒,交配后15天左右雌孔雀便开始产蛋 。
产蛋 后野生孔雀进入繁殖期开始营巢,建巢于灌丛、竹丛、草地上,巢为凹窝,里面垫以杂草、细枝、落叶及残羽等;每窝产蛋4~8枚,由雌鸟孵蛋,孵化期为26~28天 。
人工饲养 孔雀每年3月初至8月上旬为产蛋期,年产蛋20~35枚 。蛋为椭圆形,呈白色、乳黄色或淡褐色,蛋重100~125克,蛋形指数为1.34 。雌孔雀开产后,一般隔日产蛋,产蛋时间在每天下午5:00到天黑前 。
驯化后的孔雀孵化能力差,需要人工孵化 。应选择大小适宜、蛋形指数正常、表面清洁的新鲜种蛋,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10分钟,取出沥干水分后便可孵化 。平面孵化的温度为36.5℃~37.5℃,立体孵化温度为36.6℃~37.3℃,孵化室的温度为24℃~26℃;孵化期的相对湿度为60%~70%,出雏前2天提高到70%~75%;每2~4小时翻蛋1次,移盘后停止翻蛋 。孵化中期,每天晾蛋2次,每次15~30分钟,使蛋温降到30℃~33℃,用“眼皮试温法”以感觉微凉为宜 。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出现畸形和胎位不正现象;孵化过程中进行2次照蛋,孵化后的第9天进行1照,第24天进行2照,检出无精蛋和死胚蛋,2照后转入出雏机,27天开始出壳,28天出雏结束 。
常见疫病防治
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 。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
预防 孔雀每次入栏前,必须对栏舍及用具进行消毒 。每季度进行一次驱虫,7日龄进行新城疫Ⅱ系疫苗滴眼,30日龄、60日龄分别进行新城疫Ⅰ系疫苗肌注,每年开户前进行一次新城疫灭活疫苗肌注 。
呼吸道疾病 主要是指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结核病等 。病孔雀一般表现为羽毛蓬松干燥、不爱活动、呆滞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可用小诺霉素或土霉素治疗 。
体内寄生虫病 由于孔雀喜吃昆虫,所以易感染线虫病、蛔虫病、滴虫病以及球虫病等,发病孔雀迅速消瘦,可用盐酸左旋咪唑片等防治 。
孔雀白痢 表现为排出灰白色稀便、肛周粘屎、精神沉郁、嗜睡厌食、毛松翅垂、打寒战等,可用0.04%痢特灵治疗,饮水中每只加入庆大霉素2000~3000单位 。
大肠杆菌病 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可用氯霉素、新霉素或庆大霉素治疗 。
败血型葡萄球菌病 发病孔雀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减退、低头缩颈、呆立不动,可用庆大霉素、痢特灵、氟哌酸、链霉素等进行治疗 。
雏孔雀的培育
温度适宜 孔雀从出壳至2月龄为育雏期,雏孔雀的绒毛稀少、体弱娇嫩,应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 。育雏温度1~10日龄为34℃~28℃,11~30日龄为28℃~24℃,以后每周降1℃,直至18℃~20℃;育雏期相对湿度为60%~70% 。经常进行通风换气,以人进入舍内鼻眼无刺激感为宜,还应让雏孔雀多晒太阳,适应自然环境温度,使其发育良好 。幼孔雀生长速度慢,第2年呈成年羽色,第3年具有尾屏 。
精心饲喂 雏孔雀应喂给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饲料,主要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初饮0.01%的高锰酸钾水,有利于胎粪的排出,饮水1~2小时后,用全价配合饲料开食,以后每天饲喂5~6次,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减少饲喂次数,供给充足的饮水 。孔雀的饲料多种多样,可以饲喂蛋鸡饲料并略加动物性饲料,如昆虫、蛹、鱼、虾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