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夏玉米倒伏 专家教给咱8招( 二 )


三、采用科学种植样式注意合理密植
种植样式即株行距配置 , 有等行距、大小垄及穴播等 , 等行距中还有不同行距 。对于密植的夏玉米群体 , 适当缩小行距 , 增大株距 , 有利于充分利用在田间均匀分布的养分、水分及光照等资源 , 缓解个体相互影响 , 使个体充分发育、形成壮秆大穗 。试验表明 , 在冀中南夏玉米50厘米左右等行距种植 , 不仅高产 , 茎秆的机械组织发育相对于大行距来说也较好 , 益于抗倒 。如是机械收获 , 考虑收割机对行收获的需要 , 玉米种植行距可以放宽到60厘米(因收割机割台行距普遍在65-70厘米) 。大小垄(35-40厘米 70-80厘米)与等行距种植相比 , 孰优孰略有争议 , 在冀中南夏玉米上试验 , 产量优势不明显 , 但利用大小垄方式种植 , 大垄间便于实施中耕培土防倒 。穴播即“一穴多株” , 过去在山区丘陵地上曾采用过 , 可在土层薄、不适宜机械作业的坡地上利用挖“丰产坑”、集中施肥的方式获取较高产量;在土壤条件较好的平原区 , 一穴多株种植 , 由于单株营养面积过于畸形 , 个体生长竞争剧烈 , 如果土壤肥力一般或底肥施用不足 , 必导致玉米生长细弱而易倒 。
种植密度与倒伏的关系极为密切 , 而合理密植又恰恰被许多农户所忽视 。合理密植有两个主要原则 , 以品种定密度和以水肥条件定密度 。每个品种介绍上都有推荐种植密度 , 它是考虑品种密度适应性与抗倒伏能力的综合结果 , 规模化种植应严格按照推荐密度标准化种植 。目前生产主栽的紧凑型品种中 , 株高290厘米以上的高秆品种如先玉335、农华101 , 适宜种植密度一般在3800株/亩左右 , 260-290厘米中等株高品种如郑单958等适宜密度多在3800-4500株/亩之间 , 260厘米以下矮秆品种有在4500株/亩以上的;半紧凑和平展型品种通常不过3800株/亩 。应该看到 , 目前国内主栽的、抗倒性较好的、以郑单958为代表的中等株高品种 , 夏播、安全高产的密度也就在4200株/亩上下 , 种植密度到达4500株/亩后都有倒伏风险 。水肥条件也是确定种植密度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 通常地力高、水利条件好的地块上可以取推荐种植密度的上限 , 反之取下限 。
四、选择苗后除草剂一定要小心谨慎
杨利华研究员指出 , 在夏玉米播种出苗后喷洒除草剂化学除草 , 因通常每季只需一次 , 有基本取代用封闭性除草剂加中期百草枯二次除草的趋势 。目前苗后化学除草剂品种很多 , 如烟嘧磺隆、2 , 4-D、2甲4氯、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砜嘧磺隆等及其一些复配制剂 , 其中某些品种对玉米抗倒伏能力有损 。如一些地方用2 , 4-D、2甲4氯防治旋花科与莎草科杂草 , 这两种激素类药剂施药晚、用量大时 , 直观药害是玉米10叶左右会出现心叶展开不畅 , 植株细高 , 气生根成蹼状、难下扎入土 , 而隐形药害是使玉米茎秆发脆易折 。因此 , 杨利华研究员认为 , 在施用这两类除草剂时一定要格外谨慎 。
硝磺草酮也是个对玉米抗倒有害的品种 , 施之会提高玉米株高、穗位 , 倒伏率增加2-3倍 。烟嘧磺隆价廉、杀草谱广 , 并对玉米株高、穗位有抑制作用 , 只要适期、适量用药 , 施药时尽量少将药液喷至喇叭口中来控制药害 , 其对提高玉米抗倒能力还是有益的 。
五、适期化控降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 , 化控防倒技术已被人们普遍认知和采纳 。杨利华研究员指出:“这项技术也由最初的大喇叭口后期施药演变成早期施药、控制基部节间伸长 , 毕竟基部茎折是对玉米产量影响最大的倒伏类型 。基部茎折通常发生在下部第三、四节处 , 少有第五、六节 。”像2013年石家庄东部地区大面积发生的穗位以上节间基部折断更罕见 。以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降低穗位为目的 , 施药不可过晚 , 并且化控药剂都属于生长抑制剂 , 施药晚会对穗分化产生不利影响 , 导致穗小、粒少、秃尖重 。目前效果较好的化控药剂如金得乐、吨田宝一般要求是7-11片可见叶时施药 , 但生产上多数施药时间偏晚 。试验表明 , 最佳的喷药时机是玉米长至5-6片展叶即拔节始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