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态学原理综合防治虾病( 二 )



关于对蟹类的预防,笔者在黄海所研究此问题时就讨论过几种方法:一种是在晒塘时于洒农药,熏杀坝边洞内的幼蟹;一种是在虾池周边设立高20cm左右的塑料膜,防止蟹类串塘传染病毒 。笔者在华南地区养殖试验时采用了塑料薄膜与虾池周边挖10cm深、20cm宽的[j型沟,用生石灰洒人口型沟内,防止蟹类串池相结合的方法,效果很好,而且可以解决南方地区土质多呈酸性以及酸雨造成的雨后ph值降低等问题,这个方法也可以用于高位他 。如将u型沟规格放大一些,还可以阻止水老鼠人池吃虾、传染疾病 。

3.肥水,即培养有益浮游藻类调养水色 。有益的浮游藻类有三大作用:一是虾苗最好的基础饵料;二是藻类浓度(透明度)30-40cm时,可以起障眼作用,避免对虾的相互残杀;三是经光合作用后能大大增加水中溶氧量 。

藻相越复杂,水色就越稳定,故肥水使川的肥料就不能单一(当然还要结合池水本身的营养程度,老地新拥、泥底沙底都不一样) 。笔者的体验是,虾池纳水后立即开始肥水,在肥水之前就要去选拔、淡化 。这样在时间上计算好,否则进水不肥藻,南方地区气温高,老缩会快速生长底藻(当地叫土皮) 。底藻铺满水底;不仅对虾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