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二 )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是从松柏倒影来烘托 。两句之间,又有正面与侧面描写之分,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境界 。这个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这几句写月光,也是写作者的心境 。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个透明的梦 。
作者用“积水空明”四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 。以水喻月,本来并不显得新颖,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 。
进而写清澄的水中交错着藻荇的清影,触类生发,把隐喻又推进一层,使人感到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正当读者恍惚迷惘之时,作者却轻轻地点出:“盖竹柏影也 。”使读者恍然大悟 。一个“影”字不明写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现 。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几句包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些安慰 。最后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
《记承天寺夜游》创作背景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元丰三年(1080)二月到达黄州贬所,名义上是“团练副使”,其实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到写这篇文章时已经快满四年 。苏轼气味相投的友人张怀民此时也谪居黄州,暂寓承天寺,因有此文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介绍苏轼,宋代文学家 。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祐进士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多惠政 。卒谥文忠 。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