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的诗歌体裁是 长恨歌原文( 三 )


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 , 从绣饰华美的帐子里惊醒 。
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 , 珠帘与银饰的屏风接连不断地打开 。
半梳着云髻刚刚睡醒 , 来不及梳妆歪带着花冠就出厅堂来了 。
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 , 就像当年贵妃的霓裳羽衣舞 。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 , 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 。
含情凝视天子使者托他深深谢君王 ,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
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 , 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 。
从仙境遥望人世间 , 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只看到茫茫尘雾 。
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 , 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 。
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 , 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 。
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 , 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 。
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 , 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 。
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 , 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 。
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 , 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 。
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 , 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
《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 “长恨”是诗歌的主题 , 故事的焦点 , 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 , 为什么要“长恨” , 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 , 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 , 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 , 让人们自己去揣摸 , 去回味 , 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 , 看来很寻常 , 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 , 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 , 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 , 是全篇纲领 , 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 , 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
紧接着 , 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 , 叙述了安史之乱前 , 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 , 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 。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 , 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 , 不但自己“新承恩泽” ,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 , 如何行乐 , 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所有这些 , 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 , 惊破霓裳羽衣曲” 。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 , 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 , 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 , 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 。还形象地暗示我们 , 唐玄宗的迷色误国 , 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
下面 , 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 , 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 , 特别是在这之后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 。“六军不发无奈何 , 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 ,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 , 回看血泪相和流” , 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 。“六军不发” , 要求处死杨贵妃 , 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 , 祸国殃民 。
杨贵妃的死 , 在整个故事中 , 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 , 在这之后 , 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 , 接着 , 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 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 , 用酸恻动人的语调 , 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 , 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 , 回宫以后睹物思人 , 触景生情 , 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 。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 , 使人觉得回肠荡气 。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 , 后面道士的到来 , 仙境的出现 , 便给人一种真实感 , 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