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是几品官 吏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二 )


说起李秉,不得不提到牡丹区的一个村庄解元集,这个村庄的名字就和李秉有关 。李秉于明朝宣德十年即公元1435年中乡试解元,亦年后中进士,牡丹区的解元集怎么借用曹县人李秉的解元荣誉呢?原来李秉的祖上是牡丹区解元集人,因为在明朝之前,解元集一带经常因黄河泛滥发洪水,后来李秉的曾祖李宣便携家带口迁到了曹县普连集,再后来李秉的父亲又迁居到了曹县大黄里,也就是现在的古营集北李庄一带 。李秉就是在古营集北李庄出生的,后来辞官回乡,死后也葬在了这里 。因为解元集一带有李秉的祖茔,李秉的六子李述便搬到了解元集一带居住,解元集的名字是因为李秉的儿子在此居住才改的,解元集在改名前叫碱集,这也是菏泽唯一一个建于秦朝时期的村庄 。
李秉画像
位于曹县古营集镇北李庄村的李秉墓
关于李秉的介绍在《明史》中也有记载,李秉生于明朝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字执中,号迂斋,从小在曹县长大 。《明史》中记载李秉“少孤力学”,宣德十年,27岁的李秉在乡试中考中解元,第二年的正统元年丙辰科殿试中考取进士,他的成绩是三甲第九名 。考中进士后,李秉被朝廷授为福建延平推官,掌管刑狱,后来历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宣府、左都御史、宣大总督、太子少保、吏部尚书等职 。
曹县革命委员会立的县级文物保护碑
李秉墓群,县级文物保护碑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冬,吏部尚书出缺,明宪宗亲自提名李秉继任 。当时的朝廷贪官横行,李秉刚刚上任吏部尚书就锐意澄清吏治,结果可想而知,这个吏部尚书的官让李秉得罪了不少朝野中的官员,于是这些官员联合起来向皇帝上疏弹劾李秉,说他专擅不法,揽权结党,列了十二大罪状 。宪宗皇帝召集廷臣会议,那些官员再次联合起来攻击李秉徇私变法,宪宗于是削去了李秉的太子太保之衔,让他以吏部尚书之职致仕,也就是退休回家 。李秉在遭到弹劾的时候说,“秉罪惟上所命 。第毋令入狱,入则秉必不出,恐伤国体”,于是因具疏引咎,略不自辨 。李秉致仕回家时乘柴车出都门,朝中比较有正义感的官员都相率往送,十余里不绝,《明史》中记载了当时的相送情景:“秉行,官属饯送,皆欷歔,有泣下者 。”
追赠李秉太子少保的明代石碑
李秉长揖而别,登车而去,只留下一个磊落的背影 。
回到曹县老家的李秉在家中闲居二十余年,中间朝野连疏累荐十余次,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被朝廷起用 。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五月三十日,久居家中的李秉在郁郁寡欢中黯然离世,享年八十二岁 。朝廷闻讯后,追赠太子太保,按例赐祭葬,并录李秉的孙子李邦彦为中书舍人、习字出身,追赐谥号为“襄敏”,也算是为他恢复了名誉 。
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李秉之墓
因为谥号为“襄敏”,所以清康熙五十五年《兖州府曹县志》对李秉墓记载为“李襄敏公墓” 。
清康熙五十五《曹县志》记载李襄敏公墓
清康熙五十五年《曹县志》记载李襄敏公墓
冉堌集北应为古营集北
《曹南文献录?列传?李秉》记载如下:
唐朝诗圣杜甫《可叹》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白云苍狗,那位在乡间不肯养重“自爱”,和“市井小人”游乐,不为大臣的“堂堂”所累的李秉已经故去了五百多年,埋葬他的坟茔也完全被杂草覆盖起来,他的名字连同他一生清流的官场作风也逐渐被曹县的乡人淡忘,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文中引用曹邑乡土历史大家姚树立老师头条号xiaoyao游天下部分资料,特致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