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写月光转过朱阁,低低地穿过窗户,照在难以入眠的人的身上 。明月应该不会有离愁别恨呀!为什么经常在人们分开的时候贺呢?自古以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从来难以圆满 。只希望人能长长久久,即使相隔千里,依然能共赏一轮明月 。
苏轼的这首词,可称千古咏月词第一,它将广阔的宇宙与深沉的人间情感都写了出来,既展现了苏轼超然世外的思想,又展现了他深爱世人的情感 。
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这一年,好友章质夫出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苏轼则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章质夫写了一站咏杨花的词《水龙吟》,寄给苏轼,苏轼依韵和了这首词 。
词的上片写,杨花看起来像花但又不是花,有花之形,无花之香,所以没人怜惜,即使四处飘散也没人在意 。杨花离开枝头飘散在路上,看起来很无情,仔细思量,是不得已,它也有着无限的情意 。柳叶对飘散的杨花的思念,就像国民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那风中翻复的柳叶,就像思妇因相思困倦而欲开还闭的眼睛 。思妇在梦中,随风到万里之外,寻找丈夫的去处,却被黄莺的啼叫声惊醒 。
词的下片写,我不恨杨花飞尽,但杨花飞尽之时,也是春尽之时,那西园的繁花也落尽了 。早晨雨后,杨花去了哪里呢?它化作一池细碎的浮萍 。三分春色,二分散入尘土,一分飘落流水 。仔细看看,那斑斑点点,不是散落的杨花,而是离人流下的眼泪 。
苏轼的这首词,咏物与写人,浑然莫辨,“只见精魂,不见文字”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 。”
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人举报,“乌台诗案”爆发,他被关进御史台,差点被杀了头,经过多人营救,最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 。元丰三年,苏轼到黄州,没有住处,但寓居在定惠院 。在定惠院,苏轼写下了这首词 。
词中写道,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在深夜寂静的时候,有谁看见一个独自来去的幽人?原来是一只孤鸿 。孤鸿被惊吓,回头惊惶地张望,内心的愁恨无人能明白 。孤鸿不停地飞,拣选尽了寒冷的树枝,也不肯栖息,最后只能满在寒冷的沙洲之上 。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词中的孤鸿就是苏轼自己,他的内心也会惊惶,也会孤独,也会怨恨,但他始终有自己的坚守 。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在黄州,苏轼到了人生的谷底,正是在这样的人生困境中,苏轼完成了自己的精神历练,变得更加通透了,更加豁达了,这首词便是他的精神写照 。
三月七日这天,苏轼跟朋友一起南北通透沙湖,半路上下起了雨,同行的朋友都狼狈不堪,只有苏轼浑然不觉,过不多久,天就晴了,苏轼便写下了这首词 。
词的开篇,便充满一乐观向上的精神,不要去听了穿林打叶的雨声,何妨一边吟啸一边漫步 。拄着竹杖,穿着芒鞋,比马还轻快,人生只需一身蓑衣,便任凭风雨 。
过不了多久,雨散天晴,微赛的春风,吹醒了酒意,山头的夕阳迎照,回首来处,树木萧瑟,徐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 。最后这一句,看似不可解,细细品味,就能明白苏轼超脱的人生态度,晴与非晴,均无挂碍,他超越也外在世界带来的悲欢 。
苏轼的这首词,将自然界的风雨与人生的风雨融会在一起,赋予了词丰富的内涵,词中广阔的胸怀,超脱的人生态度,令人向往 。
黄州城西的赤壁矶,传说是当年发生赤壁之战的地方,苏轼来到黄州,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名胜古迹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便写赤壁为主题,写下了这首名垂千古的怀古词 。
推荐阅读
- 氢弹和核弹的区别 核弹是什么
- 缺锌的表现及其症状 缺锌的表现
- 樱花古诗词鉴赏 樱花古诗词最出名
- 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的区别 哪个比较好
- 活板:从古到今的印刷文化
- 沙白和蛤蜊的区别 蛤蜊怎么去泥沙
- 枳壳和枳实的区别 功能一样吗
- 圣诞袜的由来
- 菠菜鸡蛋汤的做法 菠菜鸡蛋
- 儿童燕窝的吃法与用量 燕窝的吃法与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