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 二 )


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


【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单家单户的生产具有可能后,一些人家就开始开垦更多的荒地,私田的数量大大增加了 。由于春秋时期战乱不断,礼崩乐坏,公田的管理也逐渐松弛了 。村社的居民也不愿意在公田上消耗精力,也就导致公田逐渐荒废了 。《公羊传》何休注说:“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
公田的荒废,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一个很大的危机 。一些诸侯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改变过去的剥削方式,采取“履亩而税””,无论公田还是私田,一律按照土地数量征税 。管仲在齐国推行“相地而衰征”,也就是按照土地的贫瘠好坏来确定征税的标准 。此后,还有鲁国推行“初税亩”、“用田赋”,楚国推行“书土田”,秦国推行“初租禾”,郑国的“作丘赋”等 。
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


诸侯国相继推行税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表明,国家开始承认土地的私有 。于是,原本荒废的公田也无关紧要了 。诸侯国甚至将公田分给黎民,以增加粮食产量 。晋国的晋国韩氏、魏氏、赵氏等为了招来移民,收买民心,将土地分发给人们耕作,而不增加赋税,使得人们“归之如流水” 。
三,在农战政策的推动下,井田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战争,破坏着社会生产,但是又记载刺激社会的快速进步 。井田制和国野制的废除,和战争有着密切的联系 。春秋时期,王权衰落,礼崩乐坏,各诸侯上演了你争我斗的争霸战争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战争次数的不断频繁,过去的军事制度已经不再满足战争的需求了 。
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645年,秦晋战于韩原,晋师惨败,晋惠公被俘 。惠公重返晋国后,为了解决“兵甲尽矣”的危机局面,开始“作爰田”,随后又“作州兵” 。“爰田”就是“辕田”,就是将土地私有化 。“作州兵”,也就是要求野人当兵,先秦时期的“州”是乡下的意思 。“作爰田”是给野人的优待,换取的让野人也当兵 。这样,就改变了只有贵族当兵了传统,扩大了兵源 。在此后的一百年时间里,晋国的军队从一军扩张到了六军,为晋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
“作爰田”也就是国家层面肯定了私田的合法性,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此后,诸侯各国都有类似的措施,如鲁国就“作丘甲 。既然野人也加入了军队,各国就开始编户齐民,将野人纳入国家户口管理体系,野人正式成为了“国民”“公民” 。
到了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于是,各国开始推行“农战政策” 。所谓的“农战”就是在经济方面,将农业放在第一位,尽量增加国家的粮食、人口、赋税;在政治层面,将军事放在首位 。农业发展和军事紧密结合,农业为军事提供物质基础,军事为农业提供保障 。
井田制瓦解的意义 井田制的瓦解时期和原因


在农战政策的推动下,列国不断招来移民、开辟荒地,以增加耕地面积 。过去的井田制就成为了农战政策的阻碍,必须废除 。为了增加农民开垦的动力和压力,国家一方面奖励农耕,重农抑商;另一方面颁布法令,强制要求大家族分家,于是一个个的小家庭出现了,集体耕作也就彻底演变为了个体耕作 。
最早推行农战政策是魏国的李悝,随后商鞅在秦国推行,其他的诸侯国也或多或少地实行了 。商鞅变法实行“废井田,开阡陌”,标志着盛行三代的土地国有制在法律上正式被废除了 。当然,东方六国的变法并不彻底,井田制的残余还大量存在 。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使黔首自实田”,核查全国的土地,统一征收“口赋”“田赋”等,使得土地私有制在全国推广开来 。至此,井田制就基本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