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宦官不为患
宦官兴安起了积极作用 。宦官无代不为患 , 尤以明朝为最 。明自成祖朱棣开始重用宦官 , 宦官势倾朝野 。明英宗时的王振就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 他可以事事不通过英宗 , 出语即为圣旨 。明朝有个怪现象 , 有作为的士大夫 , 往往有宦官相助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 。譬如于谦 , 如没有宦官兴安的大力鼎助 , 想为国立功是很难的 。
景泰年间 , 受景帝宠信的只有兴安一个 , 而兴安对于谦十分敬重 , 屡次在于谦受到奸臣诽谤时挺身而出 , 加以保护 。明史《宦官传》言:“安有廉操 , 且知于谦贤 , 力护之 。或言帝任谦太过 , 安曰‘为国分忧 , 如于公者宁有二人’?”景泰帝朱祁钰所用之宦官 , 幸而不是祸国之流 , 这对于景泰年间的政治起着很积极的作用 。
明景帝不涉阴险
明景帝执政八年 , 总起来看 , 不负祖业 , 不涉阴险 , 信任忠臣良将 , 力战自强 , 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他持大政 , 始终信任于谦等人 。激励众将奋勇杀敌 , 这是无可指责的 。但也引起了他意想不到的后果 , 那就是他越杀敌 , 敌人就越想送回英宗 , 因为瓦剌看到了景帝不好对付 。
景帝即位后 , 虽说有点贪位薄兄 , 略有失德 , 但在民众看来 , 那是皇帝的家事 , 况景帝对英宗无残害行为 , 比起明成祖处置建文帝来真是仁暴悬殊 。再若将景帝与南宋高宗赵构做一比较 , 更形成鲜明对照 。赵构不仅偏安江南一隅 , 苟且偷生;而且为了不迎回徽、钦二帝 , 天天说迎驾 , 天天言求和 , 当把金人打急了时 , 杀猛将迟滞战事 , 输送金银财物讨金人欢喜 , 故意在金人面前显露:一旦把二帝送回 , 南宋朝廷就不一定再那么驯顺了 。这种冒屈己迎驾之名行恋位忘亲之实的诡计是景帝做不出的 , 所以景帝比之宋高宗 , 其功罪不可道里相计 。英宗被掳而明朝仍然全盛 , 景帝不行诡计实在是明朝的造化 。
取信于民根基牢
关于“土木堡之变”后明未灭亡的原因 , 除了上述五点外 , 笔者还想谈一下明朝前期怎样对待民众的问题 。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出身下层的开国皇帝 , 接受了元朝灭亡的教训 , 对人民实行宽舒政策 , 竭力取信于民 。对于民生问题 , 虽至暗君主、至凶阉宦 , 也不敢漠然视之 。明朝前期官僚士大夫虽屡受摧折 , 但却没有丧失国家元气 。英宗初年 , 太皇太后专以安抚百姓为要务 , 每遇旱涝虫蝗 , 都减免租赋 , 因此 , 虽遇灾却不为大害 。即使到了王振专权时 , 尽管一反正统初政 , 但唯有免租赈荒 , 一直不敢有所更改 , 此事例史书记载颇详 。因而英宗被掳而国家根基未动摇 , 人民无离叛之心 。瓦剌的入侵反而为铲除王振宦官恶势力助了一臂之力 , 其后来的发展也对明朝政局无大的损失 , 充分说明了民为邦本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