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 。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 。
一、分期饲养
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 。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由于在采收利用上无法分别大小:超过最佳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未到最佳收获期的幼蚓,采收了则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 。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 。
二、薄饲勤除
成蚓每月投料两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三四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厘米至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佳生态环境 。
适时采收 在以往的资料中,介绍年收获蚯蚓3次至5次 。但在生产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而又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 。
三、轮换更新
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避免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 。种蚓宜每三四月更新一次 。
四、养殖管理
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 。不同时期的管理要求如下:
1.种蚓管理 。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公斤至2.5公斤或每平方米1万条至1.5万条,每隔六七天清除一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 。
2.孵化床的管理 。孵化基厚度以10厘米至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万至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一两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 。
3.前期幼蚓管理 。待孵化基大部分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 。
4.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 。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 。
五、养殖密度的控制
蚯蚓养殖的最佳密度,以每平方米2.8公斤至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 。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 。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达到控制密度的要求 。
推荐阅读
-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长度的3倍还多,横跨7个国家
- 全球最高的十座桥梁,第一名你想不到
- 中国最大的城市,究竟是哪个市? 中国最大的城市!
- 有什么东西可以摆地摊?
- 栗子花的香气是什么梗?一种恶俗玩笑味道像精液
- 拔智齿多少钱一颗2022价格表翻新,含拔两到三颗智齿的价格
- 木瓜 女人必吃的暖宫水果有哪些
- 材料步骤 白醋加姜片三天祛斑是真的吗怎么操作
- 半岁的宝宝能吃哪些水果?
- 九价疫苗多少钱?九价疫苗的价格是多少